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摄
宋宁华/文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年是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通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上海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在上海两会会场,代表们“抛”出一个个从实践中发现的裉节问题,探寻破题之道。
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对标国际规则,深化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是上海经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重要基石。上海两会召开期间,《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新鲜出炉,成为会场上的热点话题。市人大代表吴群峰对《方案》中金融开放的内容充满期待。说到临港离岸金融,他透露,最近在和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商谈,这家外企有意将境外的全球资金管理搬到上海临港来,但希望这部分业务参照货币兑换、跨境支付等国际规则来开展业务。对于“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对标国际规则的呼声同样迫切。
更高水平的开放,不只是前端的放开,更需协同创新,破解开放后的裉节问题。市人大代表黄建忠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行稳致远的一辆车,高水平开放就是澎湃动力的油门。”他认为,新时代高水平开放的核心要义是围绕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开展的制度型开放,以“边境后措施”为主。下一步上海制度型开放要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和数字贸易领域率先突破。
上海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令人关注。但它们起到的远远不止风向标的作用,人们更期待“苗圃”加速变“森林”,放大突破之后的改革效应。
去年,沃尔沃建筑设备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试点企业,首次获得了再制造产品进口订单。这项全国首创的政策试点,打破了困扰再制造企业多年的“洋垃圾”政策瓶颈,打通了再制造企业的进口和销售通道,有望在中国“点燃”全球认可的绿色低碳制造产业。为此,市人大代表田春华建议,运用浦东新区法规制定权,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工业领域绿色再制造若干规定》:“通过立法的方式促进浦东绿色再制造产业发展,主动构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绿色再制造法律制度,可以填补相关层面立法空白,为国内同类产业发展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支持上海夯实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拼出来、干出来,归根究底依靠人才。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多名人大代表为各类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鼓与呼。
市人大代表孙慧认为,涉外法律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跨国文化交流能力以及优秀的外语能力。“建议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时间节点往前移,比如让一些专业性的法学院和高中合作,提早筛选合适的人才。”市人大代表李俊兰在为上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叫好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上海区域空间较大,比如,有的人家住青浦却在张江上班,通勤距离远,想申请人才公寓,却受制于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等标准。由于土地稀缺,有的租赁性人才公寓建设单位为了完成套数要求一哄而上造小房型,预计未来将产生供需的不平衡。“建议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先局部试点,根据实践情况灵活调整,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的骨头,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中央对上海寄予的厚望,也是上海对全国改革开放大局的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坚持迎难而上,协同合力、扎实推动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施工图变为实景画的“最后一公里”终将成为通途。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0718-0.html两会新民眼|打通施工图变实景画“最后一公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明月谈|“地道老上海”是谁?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