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当前,不少中小学“课间十分钟消失”,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发现,从现实情况看,“课间圈养”“课间十分钟消失”乃至把学生变为“宅男”“宅女”等问题,在一部分中小学中异常突出。不少家长反映,所在学校课间不让孩子去操场,不让上下楼,不让离开所在楼层过道,甚至不让出教室。
陈伟志认为,这既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情绪,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与焦虑。
在全国两会上,陈伟志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强化专项督导,清理不合理的“进课堂”任务,科学分配各学科课时,完善学生安全事故认定与赔偿机制,构建和谐、有序的家校共育环境,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 受访者供图)
陈伟志是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今年他还准备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治理效能、加强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提案。
陈伟志调研发现,造成“课间十分钟消失”的成因较复杂,主要存在三大现实冲突:
第一,课堂教学任务重与课时紧张的冲突。近年来,各种进课堂任务增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难度加大,部分学科老师不得已以拖堂方式抢课时,挤占学生课间时间进行加课,导致常规课间十分钟、大课间30分钟乃至午休时间常被教师“侵占”,用于学科教学。
第二,学生自由活动与安全过度追责的冲突。现实中,学校常被视为无限责任主体,在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后,相关方面尤其是学生家长普遍存在“过度追责”的倾向。在让学生课间自由活动与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之间,更多的学校及老师宁愿选择后者,以此规避安全风险,这也是学生课间被“禁足”的关键症结所在。
第三,学校坚持教育规律与家长过度介入校务的冲突。当前,由于缺少“安全屏障”,学生在学校里哪怕与同学间发生一点肢体冲突,一些家长都会到学校“兴师问罪”。这对学校正常教育活动造成了严重干扰。为防止被家长投诉、举报,一些学校及教师就选择“躺平”,擅自取消了一些容易引发争端或安全风险的常规活动。
为了规范课间活动安排,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 ,要“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进一步强调,“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怎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如何让“消失的课间十分钟”重新回来?对此,陈伟志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开展专项教学督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牵头,会同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单位,适时对各地学校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和检查,对落实相关制度不力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要推进学校把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作为基本办学制度,纳入到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考核内容,切实纠正部分教师“拖堂教学”的不良习惯。
第二,恰当分配学科课时。针对近年来增加的体育、美育、劳育等课程课时,要建立科学的配置及调整机制,避免各学科教学“抢课时”,影响总体课程教学方案的落实。对于各地自行增加的国家课程方案之外的“进课堂”任务,相关方面要建立严格的论证和审核制度,杜绝地方自行“增压”,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三,合理界定安全责任。完善学生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机制,对于已尽到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责任的学校及教师,要建立免责制度;同时,要健全学校安全事故赔偿机制,通过校方购买责任险、学生(家长)购买人身保险、地方建立安全赔偿准备基金等方式,以减轻学校的赔偿压力,有效化解各种纠纷。
第四,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关键是要切实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当前,我国广大中小学大多都已成立家长委员会。但是,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有所异化,有的沦为摆设。为此,要按照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构建和谐、有序的家校关系,督促所有中小学都要依规成立家长委员会,明确家委会的职责范畴及议事程序,有效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履行监督的作用,更好形成家校共育的共识与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学校相关条件存在困难。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对于办学条件存在困难的学校,地方教育部门要“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间十分钟活动,错时、错峰组织大课间活动。各地也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因地制宜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中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切实改善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学生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3421-0.html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规范学校办学,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