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实习生雷椰 北京报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如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正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污染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摄)
3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改革,推动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制定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文件。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署,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持续凝练储备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王志斌表示,生态环境部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3个重点专项,并正式启动2024年指南编制工作。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减污降碳、新污染物治理等方向重大科技需求征集凝练。
此外,生态环境部研究调整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加强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基地平台绩效评估和优化调整,协调推进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组评估。
王志斌介绍,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建成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等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等工程技术中心3个,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等部级科学观测研究站7个。推进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驻点跟踪研究和科技帮扶,形成相关技术方案、政策建议等400余份,为驻点城市加强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王志斌介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构建以市场和管理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树立正确的科技评价导向,营造“基础研究—管理支撑—技术服务”协同发展的有利环境。
王志斌介绍,生态环境部组织实施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组织咨询服务300余次、技术培训40余场、大型推介活动6场,累计推介先进适用技术近600项、服务1500余家企业。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降碳减污各类优秀科技成果5000多项,建立5000余人的多领域技术和产业专家库,并组建了七十多家政产学研用金介单位组成的理事会创新协作网络。
王志斌进一步表示,按照“需求分析—技术遴选—工程应用—产业孵化”的线上线下服务链条,甄别梳理需求,生态环境部组织技术团队开展跟踪研究形成技术解决方案。以嘉兴市作为典型平原河网城市复杂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为例,生态环境部组织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直接应用于嘉兴南湖等数十项水生态修复工程中,达到了减少内外源污染、提高河网水体透明度、构建清水性草型水生态系统的目的。王志斌介绍,通过治理,嘉兴南湖水质由原来的湖库五类升至湖库三类,透明度由原来的0.2米升至0.8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5128-0.html生态环境部: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