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解振华:中方提出了能源转型解决方案;首批35个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证监会: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能链智电、碳阻迹举办COP28中国角边会。
1、解振华:中方提出了能源转型解决方案
当地时间12月9日,正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进入到关键阶段。当天下午,中国代表团在驻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就外界关心的大会热点问题及中方立场答中外记者问。
解振华表示,本次大会上最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之一是推动化石燃料“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的争论。今年,一些国家已清楚表示,他们将优先考虑彻底淘汰化石燃料,而另一些国家则强调仅愿意逐步减少化石燃料,或完全拒绝这一想法。还有一些国家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例如终止煤炭或化石燃料补贴。
解振华对此表示,中美在大会之前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这个声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此次COP28可能出现的一些争议焦点,中方希望中美共同合作能够找到一些方法,达成最终的方案。在化石能源争议议题上,中方提出了建议,在能源转型这一环节,中方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中方现在正在跟各个主要国家、主要集团进行密集磋商,希望找到一个明确的、正确的未来方向,体现最大的包容性,让大家都能够接受结果。
在谈到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目标的行动时,解振华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迄今为止,风力发电的成本已经降低了80%,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90%,为全球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解振华指出,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了形式多种多样的支持、帮助与合作,今后中国将继续增进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合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最优转型路径,形成包容、务实、可行的能源转型共识至关重要。各方都期待这次大会能取得成功,为《巴黎协定》全球盘点之后的落实奠定好基础。
2、首批35个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按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工作安排,经有关地区城市和园区自愿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推荐、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确定广州、深圳、杭州、青岛、长沙、太原、沈阳、张家口等25个城市,以及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黑龙江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城市和园区是集聚人口、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能源消耗、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抓好城市和园区的减污降碳工作,总结不同类型、不同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的发展路径,能够为碳达峰行动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3、中国将提出自主贡献新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12月1日在迪拜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会上透露,中国政府准备在2025年提出到2030、2035年《巴黎协定》中国自主贡献的新目标及新举措。
解振华强调,政府提出的目标要落实,关键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企业的行动才能真正使我们向目标接近或者达到目标,所以说企业家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还要技术创新,这个创新就需要企业在这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只有企业家转变生产方式,把供应链真正绿色化,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他提到,最近中美达成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这个声明当中,中美要建立联合工作组,工作组的内容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最需要的四个领域:第一个是能源转型;第二个是循环经济;第三个是要建立中国和美国省州城市之间的合作,通过地方政府的合作实现各国政府的整体目标;第四个是加强甲烷的排控合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从1995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到如今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始终积极承担着对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应有的责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2025年提出到2030、2035年《巴黎协定》自主贡献新目标这一举动,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4、COP28公布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
12月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公布了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GDA)。GDA主要分三部分:迅速扩展未来的能源系统,使当今能源系统脱碳,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采取行动。
在未来能源系统方面,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同意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至少达到11000千兆瓦,并将全球能源效率改善的年均速度提高一倍,达到4%以上。同时,通过阿联酋氢意向声明,27个国家已经同意认可全球氢能的认证标准,并开启低碳氢的全球贸易。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发展绿色经济,对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全球脱碳加速计划旨在加快能源转型和大幅减少排放,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加鲜明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
5、中国牵头发起"昆蒙框架"
当地时间12月9日上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自然日"主题活动上,中国宣布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并正式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实施倡议。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在去年12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作为主席国引领推动达成的包括"昆蒙框架"在内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揽子决定,历史性确定了"3030"目标,历史性决定设立"昆蒙框架"基金,并历史性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立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
黄润秋在会上宣布,中方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同时,为进一步凝聚各方落实"昆蒙框架"的政治意愿,中方宣布正式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他表示,相信这是一系列务实行动的重要体现,期待并欢迎更多的缔约方和利益相关方加入,汇聚合力共同推动落实"昆蒙框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体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决心,也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6、国务院支持上海自贸区设立全国碳交易机构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经验分享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设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允许临港新片区内企业以加工贸易或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以船供为目的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符合条件的仓储设施可以同时具备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功能。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氢能核心技术攻关与标准体系建设,允许依法依规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开展滩涂小规模风电制氢,完善高压储氢系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支持上海自贸区加快推进设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这一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优化排放资源的配置。
1、证监会: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12月8日,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绿色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各个产业。二是助力中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合理安排债券融资,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发挥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作用。三是发挥中央企业绿色投资引领作用,引领绿色发展重点领域资金供给,支持中央企业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四是加强组织实施保障,证监会与国务院国资委合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运用绿色债券融资,优化资本市场服务绿色领域融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对共同构建低碳供应链体系,推动节能低碳和环境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和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能链智电、碳阻迹举办COP28中国角边会
12月8日,在迪拜世博城COP28中国角,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碳阻迹公司主办的主题沙龙——“应对气候变化,企业全球视角的可持续发展”圆桌会,并进行全程现场直播。在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宣布将其21财经APP新闻客户端ESG频道升级为3.0版。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与碳管理大会签署了战略合作签约,共同发起“绿色品牌ESG指数”。即日起,21世纪经济报道将聚集多方战略合作伙伴,给企业提供“一站式ESG解决方案”。在边会现场,隆基绿能、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碳阻迹公司、正谷农业发展公司宣布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的“ESG可持续行动倡议”。
12月9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能链智电、中国国际民间合作促进会举办了以“新能源浪潮下中国市场机遇与实践经验”为主题的高端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向全球输出中国新能源实践案例,探索新能源未来发展空间和路径,参会嘉宾围绕中国企业出海、国内外合作等话题进行探索和经验交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一家中国媒体,在COP28接连联合举办两场边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也一定程度上为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媒体的智慧和力量。
3、亚布力论坛在COP28发布《中国企业绿色发展行动白皮书》
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称COP28)期间,亚布力论坛组织了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迪拜出席COP28。12月9日,还携手能源基金会、中科创星等机构,于COP28蓝区中国角主办“可再生能源与人类经济增长新范式”“共同落实《巴黎协定》的中国企业角色”等多场主题边会,发布《中国建筑业零碳目标下的碳预算及实现机制》《中国企业绿色发展行动白皮书》等研究报告。旨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传播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成效与解决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并推动中国企业家与世界交流对话,增进共识、互信与合作,与世界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亚布力论坛企业家代表团赴迪拜参加COP28,展示中国企业气候行动与解决方案,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并与全球企业家、国家组织、媒体对话,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家在全球气候事务中发挥更大价值。
4、COP28绿色金融主题日,国际联手共建气候投融资环境
12月4日,深石集团与保尔森基金会共同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举办了“绿色金融主题日”活动,聚焦如何通过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等手段,把握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机遇,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两大问题。
保尔森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亨利•保尔森提到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建议从国际公约谈判进程、国家政策制定和地方政府参与三个层面加强二者的协同治理,发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城市在统筹应对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挑战方面的独特优势。
万科集团创始人、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表示,中国在“双碳”转型中拥有很多优势,例如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丰富的绿色科技企业。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城市复杂场景的低碳化。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处在重要的转型期,从新建为主向管理为主进行过渡。过渡期会带来一些阵痛,但城市场景的低碳化为这个过渡期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绿色金融作用巨大。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人士一同交流、相互借鉴和分享有利经验,有助于促进建立气候与环境友好型市场体系,加快绿色发展,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5、小米集团发布气候行动白皮书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小米集团向公众发布了《小米集团气候行动白皮书》,再次提出2040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承诺,并发布了自己的零碳哲学及实现目标的九种方法。白皮书详细诠释了小米零碳哲学与实现零碳转型的方法论,还着重剖析了小米如何利用AI加持的AIoT数字共生绿色产品与价值链,促进行业与社会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能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白皮书包括小米集团的气候行动计划、碳中和目标和具体行动措施等内容,强调了小米集团在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效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努力。白皮书的发布有利于其他企业学习借鉴,共同推动行业与社会向零碳过渡转型。
6、隆基绿能发布《2023年气候行动白皮书》
12月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出席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主办的“推进公正转型的企业行动”边会,就能源公平、能源转型和与会嘉宾进行讨论。佘海峰表示,能源公平是公正转型的核心,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太阳光在全球的分布比传统化石能源更均衡、更公平,能够为全人类提供清洁、可负担与无歧视的能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为经济的电力能源。
此外,12月5日,在“绿色电力助力气候行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隆基绿能正式发布“国宝零碳生活计划”,该计划包括为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捐赠分布式光伏电站、终身认养一只秦岭大熊猫、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光伏产品及技术支撑等。
12 月 6 日,隆基绿能在COP28蓝区Solar+ Pavilion(光伏角)面向全球发布了《2023年气候行动白皮书》,这是自2021年以来,隆基绿能发布的第三份白皮书。报告全面概述了公司通过清洁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成就以及公司未来的战略,强调了隆基绿能致力于通过太阳能创新和研究来应对气候变化,并向净零排放的未来迈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隆基绿能运用光伏科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既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又能降低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了隆基力量。
7、阿里集团牵头发布《企业范围3+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和报告通则》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在迪拜召开,12月10日,COP28中国角“数字化转型主题日”上,一份团体标准《企业范围3+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和报告通则》引发与会人员的关注。该标准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等多家企业联合起草,通过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组织的终轮专家评审。该通则进一步科学梳理普适性的范围3+减排核算和报告的指导方法,意味着“范围3+”减碳成为获得行业认可的通用准则,正式在国内进入体系化的标准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借助COP28这样的平台,这套中国标准,有机会成为被全球认识、接受的“绿色方案”。
8、蒙牛集团:实现碳中和需带动范围3减排
近日,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期间举行的“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指出,蒙牛一直在生态环保及减碳方面不断尝试。据介绍,蒙牛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并通过生产、原奶、包装、运输、产品以及碳抵消等6个环节,制定15项关键举措,明确降碳路径,分三个阶段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在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关于企业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助力全球迈向碳中和,李鹏程提出三大倡议,包括碳中和议题必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商业战略的核心议题;推进碳中和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智化驱动实现;实现碳中和,需要带动范围3减排,打造零碳供应链。其中,范围3排放包括了大多数公司的大部分排放,既包括从生产原料、组件和零部件到商品的运输和分销过程中采购到的商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也包括顾客使用商品时其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以及商品变废后处理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碳足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范围3排放来自企业在其价值链中产生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艰苦挑战。处理范围3排放问题,需要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团结协作,一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9、统一股份:低碳的核心是产业链协同低碳
近日,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中国角二区边会上,统一股份总经理李嘉发表演讲指出,在脱碳经验的最大化应用方面,低碳的核心是产业链低碳、协同低碳。
李嘉表示,“碳中和”是从经济学向管理学不断延伸的过程,“绿色协作”就是实现如何既降碳又降本的改进方法,绿色的同时不溢价。对此,李嘉介绍道,除了采用更低碳的原材料之外,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看,如何回收、如何更好践行生产者责任,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统一石化有几个做法,一是包材中实现去塑,二是所有材料实现可降解,三是用生物基代替石油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能力,可以促进技术创新、资源共享、成本降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成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推动产业向低碳方向转型,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0、纽顿集团展示阿联酋清洁能源价值链解决方案
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COP28)在迪拜召开,当地企业纽顿集团NWTN Inc在大会上展示了阿联酋清洁能源价值链的解决方案,包括其首款智能纯电车型。
此外,COP28大会技术与创新2号展馆,还设有纽顿集团联合阿联酋工业与先进技术部(MoIAT)、阿布扎比经济发展部(ADDED),阿布扎比港口集团(AD Ports)、中国建筑4家机构的联合展台。
据悉,2023年7月,NWTN与阿联酋阿布扎比经济发展部(ADDED)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NWTN将按照最高国际标准在阿布扎比建设一条综合生产线,以扩大供应链生产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纽顿展示的阿联酋清洁能源价值链解决方案,体现了阿联酋改变能源格局的决心。打造卓越能源产品和服务,夯实能源品牌之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对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11、盒马:解决农业气候韧性问题是全球农业从业者共同的使命
12月6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盒马作为中国新零售企业代表参加了主题边会“加强早期预警,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分享了不少实践案例,在COP28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对气候问题的积极性。
盒马联合创始人、盒马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沈丽在发言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升农业、产业和零售的气候适应能力和共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而农业作为气候影响最大的行业,解决农业气候韧性问题是全球农业从业者共同的使命。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多种方式来推动农业和产业的气候韧性。盒马愿意发挥零售企业的优势,推动公众更好的建立气候共识,把商品作为气候教育的载体,帮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建立气候认知。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粮食供应。解决农业气候适应问题可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行业内首个次季节大模型在COP28中国角发布
12月8日,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教授漆远博士受邀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并在中国角青年领导的气候论坛上,发布了行业内首个次季节大模型---伏羲次季节大模型。全球当前主流的AI气象预测模型主要集中于中短期天气预测(一般0-15天)。针对中短期天气预测,此前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已经打造出了伏羲大模型。伏羲大模型具备45亿参数,是首个预报时长达到15天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大模型,具有6小时的时间分辨率和0.25°的空间分辨率。预报精度超过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确定性预报结果,并达到了集合预报的水平,而预报速度由小时级提升到10秒内,实现了千倍加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伏羲大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能力不断迭代发展,在再生能源、农业、经济等领域实现价值,同时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714-0.html碳中和周报(第118期)丨解振华:中方提出了能源转型解决方案;首批35个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证监会: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