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陆续出炉,金融科技相关投入也浮出水面。
在已披露金融科技相关投入数据的上市银行中,6家国有银行及7家股份制银行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总额超过1770亿元,其中10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较2022年有所增长。不过,上市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积厚成势”、向数字化要效益的新阶段。
投入增速有所放缓
分类型来看,国有大行在科技投入规模方面优势明显。据统计,6家国有大行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信息科技投入)均为百亿元以上,合计达1228.22亿元。
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科技投入数额破百亿元者较少,分化也明显。截至记者发稿,有7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披露了相关科技投入数据。其中,中信银行2023年科技投入首度突破百亿元,达121.53亿元,同比增幅38.9%;民生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速为27.19%,在同业中增速排名靠前;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则有所下滑。不过,招行仍以141.26亿元的投入在股份行中名列榜首。
回溯过去3年数据,上市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总体上已告别高增长,增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6家国有大行科技投入总额分别为1074.93亿元、1165.49亿元和1228.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34%、8.42%和5.38%。
投入重心发生变化
如何看待科技投入增速放缓?
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张纯信看来,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是科技投入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随着科技投入的积累,银行也在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劣进行筛选剔除”。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一是部分机构基于当下投入产出等考量主动调整投入力度,将科技工作重心转向与具体业务、具体场景的融合;二是部分机构经过近几年的积淀后,科技架构及应用方式已相对完善,相较从0到1起步阶段的海量投入,后续维护阶段的投入会自然产生下降,这是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律。
从投入领域也可窥见重心转移的迹象——银行开始注重大模型等新技术。2023年,多家银行试水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新技术。例如,工行年报显示,该行2023年加速运营领域数字人、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在业绩会上表示,该行充分运用新技术为数字金融注入新动能,除探索应用数字人、物联网等技术外,加快推进大模型建设应用,去年底实现知识问答、代码辅助、客服坐席等场景试点应用。
步入向数字化要效益阶段
尽管无法量化评判投入产出比,但在多年“真金白银”持续投入下,银行的科技和数据底座能力已明显增强,金融科技进入“积厚成势”、向数字化要效益的新阶段,加速与零售、对公信贷、风险控制等业务领域融合。
“前期我们围绕数字化转型做了大量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目前到了向数字化要效益的新阶段。”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3月底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兴业银行年报披露,自2022年升级手机银行和“五大线上平台”以来,手机银行月活跃用户数(MAU)增长44.11%至2252.62万户;兴业普惠线上平台融资余额近两年增长646.44%至691.95亿元;兴业管家客户数近两年增长43.56%至119.23万户,兴业生活、钱大掌柜月均MAU近两年分别增长43.54%、220.09%;银银平台机构投资保有规模近两年增长619.71%。
去年,工行首个基于大模型的网点员工智能助手上线后,全年运营领域智能处理业务量3.2亿笔,比2022年增长14%。
“布局金融科技是一个长期工程,投入金额大、持续时间长,需要长期战略规划和雄厚财力支持。”张纯信表示,金融科技投入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才能逐渐看到成效。
不过,受访人士表示,在大力应用金融科技降本增效的同时,应注重风险防范。
张纯信认为,在进行创新的同时,银行内部应评估完善,做好长期规划部署,在实际运营中做好合规工作。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苏筱芮表示,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围绕新技术应运而生的“黑灰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伴随着AIGC技术的深化,利用AI换脸等手段实施资金诈骗的行为有所抬头。银行机构须高度警惕,可通过技术手段事前拦截或者事中监测,织牢资金安全的防护网,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23785-0.html金融科技投入“减速” 上市银行步入向数字化要效益阶段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