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8月下旬的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空前热闹。AI大模型的技术进步,特斯拉等巨头科技公司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成为风口产业,让亦庄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人气暴增。
一位每年都要去现场办公的公务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的机器人展尤其火爆,其中一天就有超过6万人次观展,热度超过往年,且近两年亦庄科创展会、论坛和发布会的数目激增。
从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到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亦庄的高端制造产业渐成气候,工业总产值在北京市各区排第一,成为继GDP突破万亿的海淀区之后,北京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
亦庄的发展和作为全国创新名片的中关村也是紧密相关的,而海淀区是中关村的发源地,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亦庄一定程度上也是海淀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二者立足自身优势,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赋能自动驾驶、商业航天等领域已有较好的协同和联动发展。
一位北京市属单位专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是毋庸置疑的全国科创中心,但北京的很多科研成果转化都流向了南方城市。亦庄近些年高端制造业态的日渐壮大,也是对北京是否继续发展制造业争论的有力回应,推动了北京高端制造业的真正崛起。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积极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国内同样积极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提出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对于拥有丰富科技资源的北京来说,同样需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这种观点也已成为共识。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亦庄”,位于北京东南部,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占到北京全市的近40%。
8月下旬,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展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乘坐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小巴走访了机器人产业园。
进入园区,楼栋之间的中央阳光草坪,引入了智慧园林AI机器人灌溉系统,还配置了博物馆级别的定向发声技术,同时经常有无人车穿行在园区之间,连吉祥物也充满科技元素。
灌溉草坪的智慧园林AI机器人和定向发声音响,均来自园区内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易维集控和海梓科技。
易维集控创始人石岩介绍,公司2023年从丰台搬到亦庄,产品今年正式投入市场,致力于解决传统园林养护行业人力成本高、管理难、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园区,记者还走访了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强联智创等一批机器人、智能制造相关公司。
强联智创公司2019年从海淀搬到亦庄,专注于脑血管病智能诊疗领域,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卡脖子难题。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建军来自清华大学,是医疗设备研发领域的专家,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展示了公司原创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据介绍,他们公司开创了AI辅助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先河。
2024年全国多地设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3年在亦庄成立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则是全国的首家,8月下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更名为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将研发领域扩展到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在创新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到可以模拟跑步的人形机器人。8月下旬,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新版人形机器人“天工1.2 MAX”。同时,还发布了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天轶”,可应用于接待、导览、咨询问答等多种场景。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已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产业的50%,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只是亦庄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生物制药、半导体、商业航天、无人驾驶等高端制造产业在亦庄也渐成气候。
随着北京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坐落北京东南部的亦庄,与地处西北部的海淀遥相呼应,二者既有竞争,又有互补。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郝庆表示,从大的职能分工上看,亦庄和海淀是错位的,海淀的优势是它的源头创新,集中了北京最强的高校资源和科研院所,具有人才优势、数据优势,但工业用地等空间载体不足。亦庄是北京实体经济主阵地,工业用地等土地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较好,但受制于基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高层次人力资源不足。
因此,亦庄需要与海淀的源头创新联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共同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同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尖端技术引领、战略产业支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我们一般都不说两极,只说‘三城一区’。”上述北京市属单位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按照北京市的规划,“三城一区”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所谓“三城一区”,即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亦庄则着力承接转化“三大科学城”原创成果,链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与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
不过,从目前的产业发展态势来看,以海淀为代表的中心城区,是北京科技创新的主要承载区,而以亦庄等为代表的平原新城,成为北京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海淀和亦庄对于北京经济发展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南一北”的两极。
2022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206.9亿元,也是全国唯一过万亿元的地市级区县。2023年,亦庄生产总值2501.9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五,工业总产值5371.2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一。
对于海淀和亦庄的各自定位,郝庆表示,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新兴产业策源地,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的核心区域,依托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涌现,催生了以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和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创造了新需求、增加了新价值、拉动了新就业、支撑了新经济的发展,驱动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并对全国形成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亦庄作为另一个高精尖产业集聚地,也受益于中关村的科技创新辐射,通过与中关村的源头创新对接,来夯实其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定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海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淀区在高精尖产业新业态形成过程中,充分依托优势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组建多种类型创新联合体,定位国际前沿研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统筹实现资源优化布局。而亦庄(经开区)在高精尖产业新业态形成过程中,则紧密依托区内企业等创新主体,深度研发及承接各类技术创新成果,加快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充分发挥亦庄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产业优势,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促进高精尖产业做大做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两区谋划的重点产业发现,目前中关村和亦庄是北京两大AI发展的高地,海淀有大量高校院所、创新企业以及生态平台,亦庄有丰富的AI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
王海芸介绍,以具身智能为例,强化海淀与亦庄在具身智能产业方面的统筹布局,形成引领优势。要发挥海淀区大模型研发的技术优势和亦庄机器人本体、自动驾驶等产业优势,加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打造具身智能产业联动模式,推动北京发展成为具身智能引领城市。
此外,在商业航天方面,一位在海淀某科研单位工作多年的专家木森(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庄的蓝箭航天和星河动力公司的核心成员,有一些是他的前同事。据他了解,在商业航天领域,亦庄和海淀也是各有侧重点,海淀科研院所多,侧重卫星领域,亦庄侧重火箭,火箭相对比较“大块儿”,在亦庄更合适,行业称之为“南箭北星”。
小米、百度等从海淀诞生的头部科技企业的布局,也显现了海淀和亦庄的创新联动。百度在“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阿波罗计划即将在亦庄测试,2020年百度在亦庄的ApolloPark已建造完成,是百度Apollo当时在国内最大的研发、设计、应用和测试基地。2021年,小米汽车也宣布落户亦庄。
为什么选址亦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亦庄的企业,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公司战略高级总监孟宪博介绍,公司选址亦庄原因之一是有丰富的高精尖人才,众多离开国内头部科研机构创业的人才聚集在北京。另外,北京市将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放到亦庄,也是亦庄能吸引高端制造企业聚集的原因。
2020年9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在经开区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截至今年8月13日,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道路测试里程超过296.5万公里。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记者看到了30多家企业在亦庄测试的各种无人驾驶车型。
王海芸总结,海淀和亦庄目前是北京两个新质生产力发展比较突出的典型,两者在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芯片软件栈建设及芯片封装、大模型技术赋能自动驾驶、商业航天、AI+生命健康等领域,有较好的协同和联动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北京是否要发展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一度有过争议。早些年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像北京这类超大城市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将制造业迁移出去。亦庄经开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设立并发展起来的,承载了北京的一部分制造业的发展功能。
早在2014年和2017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和北汽集团高管都公开发表过关于北京应该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建言。同时,关于北京制造业的疏解也同步进行。
然而,风向在近几年开始发生变化,中央多次表态,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国内各地方政府也在面临房地产收入减少、区域产业竞争加剧的难题,这更加凸显了制造业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王晖表示,北京是全国的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一些产业研发在北京,制造在南方城市,对北京来说并不算好事。北京设置经开区留住一部分制造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近些年生物医药、半导体、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充分显现了实体产业的韧性,为北京的GDP和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
郝庆则表示,国内超大城市高端制造业崛起,以及欧美高端制造业回流,是一种生产范式的变革,内在动力还是市场。福特流水线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产品更新换代慢,流水线的工业和研发可以分开。而新质生产力是数据和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创意和产品的结合,以及实体的产品和智能服务的结合,产品升级快,这些特征都要求研发和制造要地理邻近,这些也是北京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北京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还吸引了外地的高端制造明星企业入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亦庄采访时还接触到一家深圳的公司,该公司选择今年将人形机器人总部落地北京亦庄。公司一位商业拓展经理介绍,由于看重北京研发资源优势,他们选择将人形机器人总部落地北京,开展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销售及生产等业务。
2024年2月份,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杰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也提到,超大城市要守住制造业底线,北京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有提升空间。纵观全球超大城市,单靠第三产业,很难支撑人均GDP突破5万美元的高水平,其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般都在20%以上。近年来,东京、首尔等外国首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出现了高端制造业回流、聚集的情况。
显然,超大城市也需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作为首都的北京也不例外。一家中等规模拟IPO的智能制造公司中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是在2018年前后从北京主城区搬到了亦庄,这几年形势发生了挺大的变化,公司作为智能制造的企业参加展会时,又重新受到了不同城区招商部门的青睐。
(实习生范晨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31398-0.html21深度|从海淀到亦庄 北京高端制造业崛起之路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