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釉狮子脊兽(宋)
晋城东后河出土的彩釉明器家具。李浩摄
为迎接沈阳故宫申遗成功20周年,3月19日,由沈阳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鞍山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晋韵华彩——山西琉璃艺术展”在沈阳故宫开展。展览通过“山西琉璃的时代变迁”“建筑上的琉璃”“庙堂与明器”三个单元、共134件(套)文物,将神秘多姿的琉璃文化一一道来,不仅展示了山西琉璃古老的东方文化遗产,更让观众见证了中国古代琉璃工艺取得的辉煌成就。
建筑之巅 色彩绚丽的琉璃艺术
“琉璃作为建筑的重要附属构件,主要用于屋面装饰,具有表达秩序、宣传礼制、求吉纳福等作用,极大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当谈及沈阳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鞍山市博物馆的合作时,沈阳故宫博物院艺术研究部工作人员栾峦介绍道,“山西自古就是琉璃生产、使用的重要地区之一,琉璃在建筑上应用广泛,流派众多,传承有序,造型庄重,色彩绚丽。鞍山市博物馆也收藏了众多黄瓦窑的琉璃珍品,沈阳故宫的琉璃建材都是由当年黄瓦窑所提供的。所以,三地博物院(馆)联合举办了此次展览。”
记者看到,在第一单元“山西琉璃的时代变迁”中,展示了丰富的山西琉璃遗存,和难得一见的早期琉璃艺术文物。其中包括山西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低温釉陶明器,北朝时期诸多重要遗址中的铅釉陶器,隋唐时期的三彩釉陶,以及两宋时期在建筑上和墓葬中出现的许多琉璃精品。其中,1966年发掘的大同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了大量釉陶器物,有骑马武士俑、仪卫俑等,这些器物皆用粗红黏土作胎,施绿、黄或酱色釉,造型生动写实,极富生活信息。从介休古寺遗址出土的3件隋代绿釉菩萨,身势修长,腰部微曲,胸臂袒露,胸前佩戴璎珞,衣饰缠腰,罗裙紧贴下肢,飘带自臀部垂于两侧,神态和装束均脱离了北朝风格而向唐代过渡。
令人着迷 沈阳故宫与黄瓦窑的秘密
展览第二单元主要展示建筑上的琉璃。元朝统一全国后,山西琉璃的制作品类、造型、工艺、色彩等各方面,较前均有发展。元初创建的永乐宫,各殿瓦顶上的琉璃构件制作技艺极高。明代社会市民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寺庙兴建,促进了琉璃制造的空前繁荣,其制作规模、技术均创新高,琉璃艺术佳品丰富多彩。清代的琉璃制造业建筑构件格式化,屋顶上素面脊筒增多,工匠世袭传承,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展示的文物中,来自海城黄瓦窑的19件琉璃构件极具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以特殊的琉璃生产工艺和为宫廷建筑装饰服务的属性令人瞩目。黄瓦窑是清代盛京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御用琉璃官窑,主要负责供应清代皇家宫殿、陵寝、寺庙等建筑所需之琉璃砖瓦。
据介绍,在明朝末年时,原居山西介休的侯氏举家迁至海州(今海城)析木城并在此创建侯家窑(黄瓦窑前身)。后来考古中,海城市析木镇缸窑村旁曾挖掘出一座烧制琉璃瓦的馒头窑,窑内出土100余件文物,有的瓦件上清晰地刻有大清门、永福宫等字样。本次展出的有“永服(福)宫大脊”字样的脊筒、“福陵角楼”阴刻字样的脊筒等,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游客赞叹 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在第三单元的“庙堂与明器”中,记者看到,发现于1955年的明晋裕王墓中(墓主人为明代末年第十一代晋王朱求桂),陵墓墓门门顶及八字墙可见蓝绿釉勾头、滴水、脊兽等琉璃装饰。本单元还展出了明代墓葬出土的各类家具明器,如彩釉陶桌、釉陶供品高足陶盘、茄皮紫釉陶花瓶、釉陶蜡烛台等,为研究明代家具的造型、组合、陈设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位从德国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她细细凝视着每一件艺术珍品,不时与身旁好友交流,发出阵阵赞叹,“这次的展览对我来说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撼,在欣赏这些琉璃艺术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和迷人魅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谢飞燕、陈凤军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36438-0.html晋韵华彩——山西琉璃艺术展在沈阳故宫开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