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该项目由东北农业大学草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崔国文教授团队与齐齐哈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合作。项目创建了标准化野大麦种子扩繁新技术,建立了种子扩繁基地,成功突破野大麦种源不足瓶颈,满足了盐碱地改良和生态修复对野大麦种子的需求。
据介绍,以往草原修复过程中选用的草种生长缓慢,在短期内难见成效。东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团队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抗寒能力强、耐盐碱性强、适口性好的国家级牧草新品种“萨尔图野大麦”。该品种在pH 8.0—9.5的盐碱土壤中实现了良好生长和发育,短期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然而,在大范围推广中,这种牧草品种却因种子繁育田面积不足和本身自然落粒等因素,造成种子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项目组在齐齐哈尔市青年林场建成全国最大的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逐步攻克野大麦种子扩繁、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种子收获时期和收获方法等关键技术。经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秋季测产,该基地野大麦种子产量达到平均每亩27.7公斤,野大麦种子年产量达2.7吨,为大范围推广补播野大麦、恢复退化草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该项目由东北农业大学草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崔国文教授团队与齐齐哈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合作。项目创建了标准化野大麦种子扩繁新技术,建立了种子扩繁基地,成功突破野大麦种源不足瓶颈,满足了盐碱地改良和生态修复对野大麦种子的需求。
据介绍,以往草原修复过程中选用的草种生长缓慢,在短期内难见成效。东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团队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抗寒能力强、耐盐碱性强、适口性好的国家级牧草新品种“萨尔图野大麦”。该品种在pH 8.0—9.5的盐碱土壤中实现了良好生长和发育,短期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然而,在大范围推广中,这种牧草品种却因种子繁育田面积不足和本身自然落粒等因素,造成种子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项目组在齐齐哈尔市青年林场建成全国最大的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逐步攻克野大麦种子扩繁、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种子收获时期和收获方法等关键技术。经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秋季测产,该基地野大麦种子产量达到平均每亩27.7公斤,野大麦种子年产量达2.7吨,为大范围推广补播野大麦、恢复退化草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212-0.html野大麦扩繁技术助力盐碱草地修复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热原行星盘内首次发现水和其他分子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