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风光秀丽的天马山脚下,高大雄伟的65米口径天马望远镜旁,前段时间新增了一座5米口径毫米波望远镜。
“这座望远镜的使命是依托天马望远镜平台进行相应测试,以建设我国自己的一座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观测网,给银河系中心黑洞拍‘电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EHT望远镜要求能在亚毫米波正常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座望远镜达到EHT的观测频段要求。”
作为一位研究黑洞的天文学家,1997年,沈志强曾带领国际团队对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开展了20余次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观测。2005年,他发现人马座A*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新证据,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在这个领域做出引领性成果”
沈志强心里总有个遗憾:当年,他只能申请国外的VLBI网进行黑洞观测研究。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构建了自己的VLBI网。2012年,沈志强主持建设上海天马望远镜,很快成为国际VLBI观测网的重要成员。多年来,“天马”持续为全球天文学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为了捕获黑洞的“真容”,2017年,由全球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将分布在全球的8个亚毫米波望远镜组成一个等效于地球口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对分别位于室女座的M87星系中心和银河系中心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首次成像观测。
在EHT全球联合成像观测期间,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共同参与了密集的黑洞成像协同观测。
自从EHT计划启动以来,深耕VLBI成像研究的路如森就参与其中。2018年,在国外求学和工作10多年的他,决定携全家回国,加入上海天文台黑洞研究团队。“黑洞成像研究是上海天文台着力发展的重点方向。我回国,就是想把中国的黑洞成像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个领域做出引领性成果。”路如森说。
“仅有静态照片还不够”
凭着一股子干劲和闯劲,路如森不仅组建了黑洞天体物理观测与理论研究联合科研团队,还牵头数十名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瞄准世界黑洞研究的前沿进行攻关。在江悟、赵杉杉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攻关下,近年来,上海天文台的黑洞成像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9年,上海天文台参与EHT全球同步发布第一张黑洞照片——M87黑洞照片;2021年,参与发布M87黑洞的偏振照片及多波段观测成果;2022年,参与EHT全球同步发布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2023年,上海天文台领衔发布M87黑洞的“全景照片”,将黑洞阴影、吸积盘和喷流同时展现在一张照片里。
“仅有静态照片还不够,还必须给黑洞拍动态的‘电影’,以获取每时每刻的黑洞信息,全方位观测和理解黑洞。黑洞为我们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在黑洞周围强引力场下理解时空,对整个人类都有重要意义。”路如森说,“早日建成我国的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到全球对银河系中心黑洞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观测中,这是我的梦想。”
为了早日建成我国的亚毫米波望远镜,上海天文台黑洞团队里的“技术能手”江悟与国际同行合作,正积极开展先进的多频同时接收技术观测实验。
团队成员赵杉杉也将自己变成了“多边形战士”。“我一直以为做科研就是坐在电脑前推公式、写代码,从来没想过可以参与建设望远镜。”这位“90后”姑娘爽朗地说,“不管多忙多累,每当想到未来真的可以给黑洞拍一部电影,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代表了全人类的好奇心,在追求,在探索。”
上海风光秀丽的天马山脚下,高大雄伟的65米口径天马望远镜旁,前段时间新增了一座5米口径毫米波望远镜。
“这座望远镜的使命是依托天马望远镜平台进行相应测试,以建设我国自己的一座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观测网,给银河系中心黑洞拍‘电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EHT望远镜要求能在亚毫米波正常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座望远镜达到EHT的观测频段要求。”
作为一位研究黑洞的天文学家,1997年,沈志强曾带领国际团队对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开展了20余次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观测。2005年,他发现人马座A*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新证据,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在这个领域做出引领性成果”
沈志强心里总有个遗憾:当年,他只能申请国外的VLBI网进行黑洞观测研究。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构建了自己的VLBI网。2012年,沈志强主持建设上海天马望远镜,很快成为国际VLBI观测网的重要成员。多年来,“天马”持续为全球天文学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为了捕获黑洞的“真容”,2017年,由全球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将分布在全球的8个亚毫米波望远镜组成一个等效于地球口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对分别位于室女座的M87星系中心和银河系中心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首次成像观测。
在EHT全球联合成像观测期间,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共同参与了密集的黑洞成像协同观测。
自从EHT计划启动以来,深耕VLBI成像研究的路如森就参与其中。2018年,在国外求学和工作10多年的他,决定携全家回国,加入上海天文台黑洞研究团队。“黑洞成像研究是上海天文台着力发展的重点方向。我回国,就是想把中国的黑洞成像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个领域做出引领性成果。”路如森说。
“仅有静态照片还不够”
凭着一股子干劲和闯劲,路如森不仅组建了黑洞天体物理观测与理论研究联合科研团队,还牵头数十名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瞄准世界黑洞研究的前沿进行攻关。在江悟、赵杉杉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攻关下,近年来,上海天文台的黑洞成像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9年,上海天文台参与EHT全球同步发布第一张黑洞照片——M87黑洞照片;2021年,参与发布M87黑洞的偏振照片及多波段观测成果;2022年,参与EHT全球同步发布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2023年,上海天文台领衔发布M87黑洞的“全景照片”,将黑洞阴影、吸积盘和喷流同时展现在一张照片里。
“仅有静态照片还不够,还必须给黑洞拍动态的‘电影’,以获取每时每刻的黑洞信息,全方位观测和理解黑洞。黑洞为我们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在黑洞周围强引力场下理解时空,对整个人类都有重要意义。”路如森说,“早日建成我国的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到全球对银河系中心黑洞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观测中,这是我的梦想。”
为了早日建成我国的亚毫米波望远镜,上海天文台黑洞团队里的“技术能手”江悟与国际同行合作,正积极开展先进的多频同时接收技术观测实验。
团队成员赵杉杉也将自己变成了“多边形战士”。“我一直以为做科研就是坐在电脑前推公式、写代码,从来没想过可以参与建设望远镜。”这位“90后”姑娘爽朗地说,“不管多忙多累,每当想到未来真的可以给黑洞拍一部电影,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代表了全人类的好奇心,在追求,在探索。”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428-0.html他们给黑洞拍“电影”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光伏产业:以智提质,走向高端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