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超百倍认购,开盘却跌超21%,港股“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2438.HK)出师不利。
4月24日,出门问问流血登陆港交所,2.98港元的开盘价较3.8港元的发行价跌了21.6%,按当日收盘价3.68港元/股计算,出门问问总市值54.89亿港元。
与开盘破发形成反差的是此前的超额配售。据悉,出门问问向全球发售8456.8万股股份,公开发售4228.4万股股份,其中公开发售获117.39倍认购。
4月25日早盘,出门问问股价低开高走,报3.91港元/股,截至午盘报3.68港元/股。时代周报记者就市场反馈尝试致电出门问问品牌部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实际上,成立于2012年,以生成式AI和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提供AI软件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及配件的出门问问是国内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AI企业。
2022年以前,出门问问营收主要来自以智能设备及配件为主的硬件收入,随着AIGC概念炒热,AI软件解决方案转而成为出门问问的营收主力。
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出门问问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依次为1.82亿元、6.85亿元、8.03亿元。其中,2022年与2023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和0.18亿元。公司虽处于盈利状态,但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83.5%。
显然,出门问问的光环与压力并存。市场持续变动,其不仅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还需要逐一攻克新的技术门槛,抵御不断增高的获客成本。
核心业务一变再变,研发投入相对较低
出门问问由李志飞创办。李志飞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曾是Google总部的科学家、自然语言处理及人工智能专家。创办出门问问之前,他已经创业十年,主导开发过语音助手、智能硬件等产品。
起初,出门问问切入语音搜索赛道。随后几年,开始涉足智能设备硬件领域,推出多款耳机、手表和智能车载设备等产品。2020年AI概念大热,出门问问再次掉转枪头,瞄准生成式AI领域,陆续推出自研大模型和AIGC应用,旗下产品“魔音工坊”被业界视作开启大模型商业化新时代的首个AIGC产品。
“历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语音交互软件时期和AIoT时代的智能硬件时期,出门问问的产品形态一直在变化。其技术RNN-LSTM、TTS在Transformer框架里得到了沿用,但产品逻辑和切入场景似乎是模糊的。”AI分析师刘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是由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主导企业的通病。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一款虚拟个人助手软件,出门问问的软件功能布局包括“一览”“兴趣”“发现”等多样化互动界面,其内置“商城”功能同时在销售公司的硬件产品,用户个性化设置内容相对不大突出。
此外,赛道上的大模型玩家众多,出门问问在资本市场的存在感不强。IT桔子数据显示,去年AIGC领域投资事件共有201件,投资金额超1654亿元。而上市前最新一笔D-2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融资规模约为1亿美元。
而被称作“新AI四小龙”的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和百川智能这四家公司在今年频获融资,当前估值均超过百亿人民币。
时代周报记者测算,按其发售价3.8港元/股(约合人民币3.53元),出门问问此次IPO募资净额为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47亿元)。
据其招股书此前披露,出门问问募集资金的超五成将用于AI相关研发投入,即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2亿元人民币)。其中44.3%将用于持续提高建模技术,以进行模型训练;35.7%将在未来三年用于解决方案开发及营销,其中6.4%用于AIGC解决方案;剩余10%将用于寻求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以及在未来三年实施解决方案开发的长期增长策略;另外10%则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与竞争对手相比,出门问问的研发投入仍相对较低。例如,以“语言交互”技术为核心的科大讯飞,2023年研发投入为38.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53%,同比增加4.82亿元。
2023年开展AIGC业务的昆仑万维,年度研发费用达9.68亿元,同比增长40.1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12.94%提升至20.34%。
是否具备造血能力
从招股书公布的业绩情况来看,2021年至2023年,出门问问营收分别为3.98亿元、5.00亿元和5.07亿元,2023年的收入增长仅1.4%。
其收入结构主要分为AI软件解决方案(包含AIGC解决方案和AI企业解决方案)与AIoT硬件两大部分,AI软件解决方案在总营收中占比近七成。
近年来,其AI软件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较迅速,从2021年的 0.6亿元增长到 2023年的3.43亿元,对应的收入占比则已从2021年的15%上升到2023年的67.7%。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收入占比则从2021年的85%降低至2023年的32.3%。
其中,出门问问2021至2023年的AIGC业务收入分别为0.07亿元、0.40亿元和1.18亿元,占比从1.7%增至23.2%,保持持续增长,原因主要为付费用户增加。2021年发展至2023年,出门问问付费用户数量已从6.3万人增长到41万人,单个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则从104元增长至248元。
据了解,其AIGC解决方案以面向C端为主。针对内容创作者,其已建立AIGC解決方案矩阵,包括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AI写作助手“魔撰写作”“奇妙文”、AI数字人“奇妙元”以及集成解决方案“DupDub”。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的营收在2022年排名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9.0%。灼识咨询报告,AIGC解决方案市场前五位市场参与者在营收方面仅约占13.8%。可见,该板块集中度不高,市场时刻面临洗牌。
此外,C端用户的获客成本也在增加。2023年上半年,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的付费用户约16.2万名,每名付费用户平均贡献219元营收,但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收购成本,即获取一名付费用户的平均成本约111元。但在2022年上半年,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收购成本为30.7元,这意味着短短一年其获客成本高涨1.6倍。
获客成本增加,其渠道费用水涨船高。出门问问称,“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4280万元增加到2023年上半年的5990万元,主要是由于2023年上半年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及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获客成本变高,导致渠道费用增加。”
AI企业解决方案方面,出门问问主要面向B端客户,通过为汽车、金融、TMT等行业的企业定制AI软件解决方案创收。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2021至2023年的AI企业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0.53亿元、2.63亿元和2.26亿元。
针对收入小幅减少,出门问问表示,系与“汽车附属公司A”的知识产权安排的收入减少所致。据悉,该“汽车附属公司A”为“大众汽车”附属公司,2022年9月,大众已退出出门问问股东行列。
大众的退出也直接影响了出门问问的毛利。2021年至2023年,出门问问毛利分别为1.49亿元、3.36亿元和3.2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7.5%、67.2%和64.3%。
招股书显示,此前由于与大众汽车的知识产权安排以及AIGC业务收入增长使得毛利率增长较快。随着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宣告结束,2023年的毛利率也因此出现小幅降低。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2月入股后,大众汽车持续投资出门问问,累计出资额超1.5亿美元。大众汽车也成为出门问问在2022年至2023年的最大客户,对出门问问营收贡献一度超四成。
李志飞曾公开表示:“不需要外部融资也能支撑研发投入。”对此,刘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技术巨头相比,出门问问的体量终究较小,持续大额研发投入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行业格局仍不稳定,落地场景的更新会不断带动商业模式的变化,不依赖外部投资,需要输出具备足够创新意义的产品,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商业路径。这对行业内的任何玩家都是不小的挑战。”刘霖补充道。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537-0.html资本市场不相信AIGC:出门问问上市开盘即破发,初代明星公司难造血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