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嘉海山是一座科研人员已经较为熟悉的海山,但今天的下潜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海星、珊瑚等生物在海山山顶集中分布。”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
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本次下潜带回的生物样品十分丰富,包括海星、海绵、黑珊瑚、海百合、海笔、海胆、海蛇尾等。下潜中还采集到16升海水、2块砾状结壳以及底层沉积物样品,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拍摄了大量海底视频资料。
主驾驶赵晟娅告诉记者,今天的下潜中,“蛟龙号”在海底航行3.8公里,从水深2000米爬升至1783米。“我们在海山山顶发现了一只长有六个腕的海星,成为最后一潜的意外惊喜。”
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航次起航以来,“蛟龙号”已在西太平洋多处海山和海盆开展18次下潜作业,搭载了数十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中外科考队员共同参航、共同下潜、共享样品、共享数据,有力推动了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研究。
“维嘉海山是一座科研人员已经较为熟悉的海山,但今天的下潜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海星、珊瑚等生物在海山山顶集中分布。”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
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本次下潜带回的生物样品十分丰富,包括海星、海绵、黑珊瑚、海百合、海笔、海胆、海蛇尾等。下潜中还采集到16升海水、2块砾状结壳以及底层沉积物样品,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拍摄了大量海底视频资料。
主驾驶赵晟娅告诉记者,今天的下潜中,“蛟龙号”在海底航行3.8公里,从水深2000米爬升至1783米。“我们在海山山顶发现了一只长有六个腕的海星,成为最后一潜的意外惊喜。”
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航次起航以来,“蛟龙号”已在西太平洋多处海山和海盆开展18次下潜作业,搭载了数十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中外科考队员共同参航、共同下潜、共享样品、共享数据,有力推动了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7554-0.html“蛟龙号”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从鱼到人”演化史再添新证据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