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韶关2月22日消息(记者官文清实习记者冯筱雅)雨水后春耕正当时,广东韶关翁源县乡村振兴种苗繁育中心的自动化播种车间内,一颗颗蔬菜种子在自动化设备的带动下,先后历经混合基质、压穴、播种、浇水等工序,再顺着传送带运输到各个大棚中。在科技的赋能下,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备耕图景徐徐展开。
韶关市翁源县乡村振兴种苗繁育中心(央广网发实习记者冯筱雅摄)
“眼前这条循环自动化育苗生产线采用立体式运作,能更大程度节省土地资源,模拟作物生长生态,并实现水肥药一体化,精准培育,提升种苗成活率。”粤北地区乡村振兴种苗繁育中心相关负责人郑桂林表示,基地根据粤北地区的种植习惯,采用新技术培育壮苗、好苗,各式各样的品类有二三十个,全方位保障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据介绍,该种苗繁育中心系广东全省首座立体式智能化全自动育苗温室。目前,基地年产水稻育秧6万亩,蔬菜5万亩,年产值超5000万元。
育苗大棚内种苗茁壮生长(央广网发实习记者冯筱雅摄)
如今,这座“种苗工厂”已实现“工厂化”种苗繁育,自动化播种车间的工人们只需要将基质倒入机器当中,并及时补充穴盘,就能完成自动化播种。郑桂林告诉央广网记者,后续将会在当前基础上增加机械臂,之前需要四个人来操作的机器,未来将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播种。
工人在自动化播种车间开展工作(央广网发实习记者冯筱雅摄)
自动化播种机器不仅省时、省工,播种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提升。郑桂林介绍,机器内部置有一个智能检测装置,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能保证穴盘播种的准确率达95%以上,提高种子整体的发芽率,为选苗育苗节省了时间。
在中心各个大棚内,记者还看到了许多根据市场需求培育的优质种苗,以及部分通过嫁接以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种苗,它们皆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嫁接室内工人在嫁接种苗(央广网发实习记者冯筱雅摄)
嫁接室内,穴盘中健壮的水瓜苗已经剪茎,工人们刀片削掉苦瓜苗的侧叶,利用透明的小夹子使二者完成嫁接。据介绍,这是当地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共同引进的全新嫁接技术,将两种高质的品种嫁接在一起,能提高整体的存活率。
种苗完成嫁接后,将送入育苗温室大棚得到“呵护”。央广网记者了解到,该育苗温室大棚内配置了自动内外遮阴、取光、自动喷灌、施肥等自动化系统,打破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水平带来的限制。
育苗大棚内工人在搬运穴盘(央广网发实习记者冯筱雅摄)
郑桂林介绍,相比传统育苗,使用自动化、嫁接、大棚育苗的种植成本可显著降低,且种苗更茁壮易存活,并能有效预防倒春寒的影响。在科技的赋能下,种苗抗性好、产量高、品相好,还能减少种植成本,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2750-0.html不误农时不误春 广东“工厂化”种苗繁育备战春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下一篇:春耕春管正当时 共绘丰收好图景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