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沈北新区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陶冬梅到马刚街道拥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教育第一线到乡村振兴主战场、从学校教室到田间地头,她的角色变了、工作变了,但对事业的热忱丝毫未减,对乡村的热爱充盈满怀。两年来,她同村“两委”班子一道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找路径、想办法,绘就了一幅“产业旺、村民富、生活乐”的乡村美景。
蒿柳养蚕拓新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2022年,陶冬梅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00万元,成立辽宁省怪坡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发展“蒿柳养蚕”特色产业,成功注册“怪坡”柳蚕商标。同年4月,她和村“两委”班子一道,盘活村里闲置的荒山和废弃果园200亩,打造蒿柳种植梯田,完成200亩14万株蒿柳苗栽种工作。2023年,村里开始利用蒿柳养蚕,各项数据指标都远超预期。当年,村集体增收3.5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赚到了“蒿柳养蚕”项目的第一桶金。
陶冬梅得知“抱团取暖”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快速路”,便与街道党工委及周边村屯进行商议,以“蒿柳养蚕”项目为纽带,协调马刚、董楼子、下寺3个周边村屯组建“产业联合党委”,形成“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模式,推动“蒿柳养蚕”项目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蒿柳育苗基地2个,总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可培育蒿柳苗150万株。
三产融合谋发展
拥屯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销售渠道持续拓宽,但陶冬梅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她结合怪坡风景区区位优势及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工作经历,着眼“农、文、旅”融合发展,与村“两委”班子合力打造集项目、教学、研发为一体的“产学研”全新发展模式,推动“蒿柳养蚕”全产业链建设。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拥屯村已建成占地面积1326平方米的高标冷棚,作为蒿柳苗培育及品种改良等工作的研发基地,大力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蒿柳品种。与此同时,陶冬梅着眼于基地研学价值,不断开发和完善研学基地基础设施和研学课程体系建设,积极与多所学校沟通,将研学基地打造为中小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目前,拥屯村已与沈河区、铁西区教育局签订研学合作协议。
围绕“蒿柳养蚕”,陶冬梅还牵头利用蒿柳枝开发生产生物质燃料深加工项目,主要用于发电和取暖,仅100亩蒿柳枝制作生物质燃料就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这不仅契合低碳环保发展趋势,也为拥屯村产业振兴赋予新动能。预计,2024年该产业项目将为拥屯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7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20余万元。
庭院经济助增收
近年来,庭院经济在乡村振兴中不断释放出新活力。陶冬梅在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后,决定将村中一户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作为试点,发展“庭院蒿柳养蚕”项目,打造“庭院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这不仅可以盘活农户家的庭院土地发展产业,还能为其增收,缓解生活困难。考虑到该户村民无劳动能力,陶冬梅组织村内16名党员志愿者,帮助其完成了1200棵蒿柳苗的栽种工作。看着辛苦劳动的成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微笑。
“我们村的‘庭院蒿柳养蚕’项目已经在试点家庭迈出了第一步,今年8月份将放置蚕卵,10月份售卖青虫,明年3月份售卖蒿柳枝条,预计可获得收益2000余元。”村民代表围坐在党群服务中心,陶冬梅向大家介绍着“庭院蒿柳养蚕”项目。大家听后纷纷表示,这个项目劳动投入不高、技术不复杂,但收益很可观,也想参与进来。
驻村手记
作为一名“驻村书记”,人驻在村上是基本,心驻在村上才是根本。看着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是我扎根基层、助力振兴的初心与使命,也是一名“驻村书记”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梁馨月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28782-0.html乡村“耕耘者” 乡亲“主心骨”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沈阳站党员志愿者正在为旅客服务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