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利明 北京报道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援引英国《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成年人中的肥胖人口增加了一倍多,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肥胖人口更是增加了约3倍。聚焦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1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
在“触目惊心”的肥胖人口数据背后,肥胖带来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正在加剧。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身体质量指数)过高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在全球产生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将超过每年18万亿美元。
我国国民也深受肥胖及其带来的影响之“害”。为推动我国肥胖防治的高质量发展,日前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中国肥胖大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支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承办的“中国肥胖大会沟通会暨中国肥胖联盟成立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中国肥胖联盟的任务之一是加强公众和医护人员对科学减重的理解,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科学减重的氛围。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房中则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关注肥胖的预防更为重要,我们通过临床科研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推动关口前移,从根源上改善肥胖问题。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房中则教授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相关。
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慢性疾病防治规划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着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作出了包括防控重大慢性病在内的15个专项行动,其中超重肥胖被作为重点多次提及,并倡导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一系列举措,关注国民进行肥胖预防。《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要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提升居民食养素养。
此外,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已印发《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该版指南在饮食干预和膳食模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包括每天摄入的主食、蛋白质含量等,同时也强调了三减三戒,即限糖限盐限脂等。”房中则教授分析。
世卫组织也强调,超重和肥胖以及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从成因来看,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卫组织建议人们可以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
肥胖预防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肥胖患者诊疗需要多学科融合。此次成立的中国肥胖联盟由减重与代谢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心血管内科、代谢生物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肥胖相关的专业机构、公益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媒体共同发起成立,是中国肥胖防治工作的重要平台。
据悉,肥胖的多学科融合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为患者提供精准化、全方位、高质量的体重管理方案,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定制精准的减重方案,科学规范地使用手术、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这也是目前国际流行的现代化诊疗模式,通常能收到较好的减重效果。
而相比其他领域从肥胖患者个体的个性化诊疗出发,公共卫生领域更关注群体情况。“膳食、药物、外科手术等干预能够不同程度地控制肥胖患者的个人体重,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控制国民体重,是公共卫生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房中则教授解释。
为何包括肥胖在内的慢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房中则教授介绍,其核心问题在于人群中隐匿众多尚不清楚的危险因素。例如饮食、运动等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是导致肥胖的影响因素,患者在改变膳食、限能量饮食,甚至是使用减重药物、外科干预等,仍存在复胖的可能,这其中或存在其他致肥的危险因素尚未被发现。
房中则教授举例,“近年来,家庭厨房用具逐渐由铁制品转变成不粘锅,作为不粘锅中重要的材料,全氟类化合物等新型材料的加入是否也是导致肥胖发病率增高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在公共卫生的卫生管理学系,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原因是否影响公众体重健康,均需要关注。”
“通过发现致肥的危险因素,将其上升到与公共卫生相连的卫生政策和卫生经济学角度,合理控制国民体重的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房中则教授补充。
如何发现致肥的危险因素?“前瞻性人群队列是在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中,用于调查某种因素所导致的后果。为了研究导致患者肥胖的因素,必须先构建一个前瞻性人群队列。例如由科研人员到社区建立一个自然人群队列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各学科的融合诊疗,为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的这个方法提供了场景。”房中则教授解释。
房中则教授也期待借助中国肥胖联盟,与内分泌和心血管等临床诊疗医生共同建立以肥胖为危险因素、导致并发症的危险结局的前瞻性队列,以期发现肥胖因素在这些疾病中如何诱发其他的并发症。此外,营养科、减重外科等均有相关措施干预肥胖,借助中国肥胖联盟,使用多学科交叉发现导致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因素,以期获得更多解决肥胖问题的手段。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026-0.html对话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房中则:关口前移,从根源上改善肥胖问题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