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增长,面临自身免疫力下降、慢性病多发、生理器官逐渐衰弱等风险,患上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多发于高龄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包括沿神经走向的一侧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疼痛和水疱,此外,患者还可能有全身性症状,如乏力、低烧、头痛等。据估计,在一般人群中大约1/3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但在85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1/2会患带状疱疹,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
在带状疱疹的预防方面,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早预防、早治疗有助于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全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成人在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第6年至第11年期间累积的疫苗效力(VE)为79.7%,对70岁及以上成人第6年至第11年期间的保护效力为73.1%,显示疫苗在所有年龄组中均观察到较高的保护效力。
然而,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0岁及以上人口的带状疱疹接种率为0.1%,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欧盟与美国的接种率分别是5.2%、26.8%。
这一现状能否改变?对此,带着一系列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谢丽锋,请她就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关于疼痛的预防和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经验分享。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谢丽锋 受访者供图
《21世纪》:来社区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常遇到的疼痛问题有哪些?
谢丽锋: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常见的疼痛有骨骼肌疼痛,比如肩颈、腰背椎间盘突出等。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出现神经痛或感觉障碍;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一定占比。此外,带状疱疹在老年人中也比较常见,神经痛出现的比例较高。
《21世纪》:疼痛是否更多是因为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变化?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是否常叠加其他慢病,他们对患病风险的认知如何?
谢丽锋:是的。老年群体身体机能退化,骨关节炎等疾病都会带来一些疼痛,而且这一情况在全科门诊、中医科门诊中比较多见。其中,带状疱疹更是老年发病率高,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病共存的情况很常见。这一类人群的风险更高,却对疾病认知存在误区。
《21世纪》:常有的误区是哪些?
谢丽锋:有些老年患者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疼痛不可避免,便不去治疗;还有人认为疼痛出现后,就不能动,否则会症状加重;也有人担心吃止痛片会上瘾。其实,长期忍痛也会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而且在专业指导下合理用药并不会上瘾。
《21世纪》:疼痛容易误诊吗?像带状疱疹的疼痛,确诊时会有难度吗?
谢丽锋:疼痛是一种个人感受,医生无法直接体验患者的疼痛感觉,只能依赖患者的描述。然而,由于表达方式以及认知差异等多种因素,医生可能难以准确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这种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此外,疼痛的原因有时也相当复杂。
就带状疱疹而言,其早期不容易被诊断,需要结合皮疹出现和相关检查来明确,也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疼痛。如果早期没有确诊,治疗方案可能会往其他方向进行。
《21世纪》:临床上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慢性病患者叠加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典型病例分享?
谢丽锋:我曾遇到过一位接近80岁的患者,一开始表现为胸痛,因其患有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病,医生曾一度考虑是支架术后反应等其他可能性。在带状疱疹出现后,才明确是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另有一位老年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头痛症状,被怀疑是偏头痛。在排除了其他慢性病后,才最终确诊为带状疱疹引发的三叉神经痛。
《21世纪》:疫苗在预防慢性病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减轻大家的疾病负担。据您了解,中老年群体对带状疱疹等疫苗的认知和接受度怎样?
谢丽锋:近两年,中老年人对接种疫苗还是有一些顾虑。实际上,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多病共存的人群更加需要,不能等到发病了才想到去预约接种。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费用问题而犹豫,还有些人可能对疫苗和疾病了解不足,或者抱有自己不会患此类疾病的心态。另外,有些人也会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担心发生不良反应,或者接种后对已患慢性病产生不良影响。
《21世纪》:患有其他共病的慢性病群体适合接种疫苗吗?
谢丽锋:我们一般都是鼓励多病共存、免疫力低下的50岁以上人群去接种疫苗的,但这也需要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或预防接种人员多做宣传。此外,提高一些家属对疫苗的认知也有所帮助,让大家理解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种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除了疫苗预防,平时也要通过多锻炼来提高抵抗力,再加上控制好慢性病,这样也能起到对部分疾病的预防作用。
《21世纪》:在推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中,社区如何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
谢丽锋:社区通过健康讲座、健康驿站等方式来提高居民对慢性疾病和疼痛风险的认知。同时,家庭医生也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家庭医生在上门服务、门诊服务中提供全程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进行慢性病管理,并将预防措施和科普知识告知社区居民。在疼痛管理方面,社区也有家庭医生服务站点、一对一的家庭医生服务、双向转诊等方面措施。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6786-0.html专访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谢丽锋:慢病群体疼痛确诊难度较大,疫苗接种认知有待提升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