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2024 年前三季度,上海企业在出海征程中一路高歌猛进,新增出海企业数量持续攀升,海外市场贸易额与出口额双双上扬,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显著增长。
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上海市前三季度共备案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达674个,中方投资额高达61.34亿美元,同比劲增13.8%;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更是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03.1亿美元,同比暴增91.7%。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罗志松近日在行业论坛上介绍相关部门在推动科技产业创新、促进企业出海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工作成果时指出,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走出去”对提升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
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双增长,位居全国前列。从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投资领域主要聚焦于高端科技产业,涵盖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物医药、软件设计等前沿热门领域。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成为上海对外投资的中流砥柱,其对外投资占全市总额的九成,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罗志松认为,当前长三角科创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虽前景广阔,但面临更严格的贸易投资准入、高标准技术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及供应链合规等问题。为此,上海市商务委积极行动,多举措营造良好出海投资环境,在公共和专业服务方面出台相关措施。“上海市商务委始终积极履行职责并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全方位助力企业拓展国际业务,增强全球竞争力,为提升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贡献力量。”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经历了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政策的引导促使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创新转型,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自2023年起,生物医药业务拓展至海外的趋势愈发强劲,中国在license out(许可输出)交易方面的数量稳步上升,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物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窗口。
如今,许多创新药物项目在2024年上半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和黄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表现强劲;拥有重大授权交易的企业持续获得收益;多款国内研发的PD-1、ADC、CAR-T等高关注度创新药物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医疗器械领域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增强,展现出新的活力与格局。“出海”经历了从技术、产能到品牌的转变,现阶段在高端制造、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型品牌,以国际市场为核心,全力推动产品、产能和品牌的全球化输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在全球形势下中国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应抓住时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本轮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下,企业出海正在步入 4.0 阶段,其中科技企业出海是次轮企业“走出去”一大特征。一方面,各国数字化转型加速,对高端科技产品和服务需求大增;另一方面,国内科创环境优化,大量独角兽企业崛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启科创企业出海 4.0 的新征程。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黄岩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创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由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和品牌输出,探索新的全球化模式。
EqualOcean创始合伙人黄渊普基于对市场数据的深入分析,预测未来世界局势将趋于稳定,发展经济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企业出海将进入“深水区”,企业应重视主要市场、寻找新增量并测试新方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当前出海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选择,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海外收入的公司数量从45%提升至53%,海外收入占比从18%增长至20%以上,海外收入民营企业贡献度也从22%上升至31%。”黄渊普强调,出海企业应注重全球化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与指引。
作为聚集全球新质资源的核心平台,上海进博会也是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链接新质生产力,共拓中国机遇的开放窗口。
在本届进博会上,多家企业传出了“出海”的消息。例如,依托进博会强大的磁场效应,美敦力康辉今年进博进一步升级“好友圈”,与Macromed (Pty) 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海外经销商就本土质造代表产品“出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AiBLE™创新解决方案推向全球,提升中国质造影响力,造福更广泛的患者。
Macromed (Pty) 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来自南非专注于骨科医疗器械的企业,其总经理Michael Poxon表示,今年与美敦力康辉再度携手,正是因为Macromed (Pty) 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质造”,其背后代表的正是中国创新的势能,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机遇与助力,也期待未来能够在进博这一开放平台缔结更多合作硕果。
目前美敦力康辉的业务已经覆盖全球65个国家及地区,未来,美敦力康辉将携手更多海外经销商与全球合作伙伴,以“一带一路”等政策为桥梁,让中国质造“走得更远”,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与更广泛的中外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与全球伙伴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红利,共赢未来。
在本届进博会上,传出“出海”声音的还有复宏汉霖。复宏汉霖宣布与沙特阿拉伯知名的Fakeeh家族旗下专注于医疗保健的子公司AL-TIRYAQ AL-KHALAWI Medical Company(下称“SVAX”)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沙特阿拉伯分别设立商业化和生产合资公司,并在MENAT地区就复宏汉霖的一系列产品,包括阿达木单抗汉达远®(HLX03)、贝伐珠单抗汉贝泰®(HLX04),进行合作开发,开展本地注册、生产及商业化。另外,此次合作框架中的首批项目亦包括共同投资开发复宏汉霖自研的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7,共同推动该产品的全球注册上市。
近年来,中沙两国关系正处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阶段。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高效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携手发展,中沙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沙特于2016年颁布“2030愿景”,该发展规划旨在加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多样化和服务便利化,以期推动国家能源型经济转型,推动沙特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实现可持续未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为两国合作开辟了新的历史机遇。
数据显示,沙特所在的中东北非土耳其地区(MENAT)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地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政策的支持,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根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中东医药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到2028年会达到7.03亿美元。其中,预计到2034年,沙特阿拉伯医药行业的收入将以5.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沙特阿拉伯对药品的总体需求可能会激增,到2024年估值将突破101.131亿美元。到2034年,预测沙特阿拉伯的药品销售估值将达到167.896亿美元。
中国是沙特阿拉伯近十年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中国企业友好,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旨在加强中国医疗大健康企业进行投资和产业链融合。中沙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及沙特“2030愿景”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多维度的合作领域,在绿色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实现新突破。
在2024年,众多国内企业将授权许可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战略。然而,对于专注于创新研发的科创企业来说,鉴于国内支付环境的限制,“出海”之路同样充满挑战。因此,许多企业正在寻求国际发展机会,以最大化其价值。
安永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在本届进博会上也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出海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已经算是必选题。例如,从“出海”方向来看,中东和沙特等是近年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的地区,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天时。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正积极推进其2030愿景,致力于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以实现国家的振兴和社会的繁荣。中沙关系正迅速发展,双方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因此,每个人似乎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需要顺应潮流,把握机遇。
其次地利。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推动新发展格局、连接国内外市场循环的关键平台。沙特和中东地区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因此,中国与沙特的战略契合度高,双边关系稳固,发展优势互补,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沙两国的友好关系显得尤为宝贵。
最后人和。在当前全球化的浪潮中,尽管机遇丰富,但挑战和风险也无处不在。如果只是机械地复制国内的成功模式,可能会遭遇重大挫折。
海外扩张不仅意味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机遇,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更高的风险和挑战。对于中国药企而言,这要求在加强研发能力的同时,提升对国际市场规则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以应对多方面的变量。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企业必须拥有产品的核心创新力和竞争优势,这包括新靶点、新机制的开发,以及现有药物的优化和改良。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精心选择适合的国际化战略和模式,例如自主出海或合作出海,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定的门槛要求;另一方面,对潜在的“出海”目的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市场潜力、监管环境和竞争格局等多个关键因素。
博睿创始合伙人、CEO金京指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已进入实践的关键阶段,全球化包含从业务到文化等多个层次。企业出海需经历不同发展阶段,如从区域扩张到全球市场拓展,从产品代理转向自主研发。战略制定上,企业要以市场洞察为基础,从机会驱动转向战略驱动,且注重战略执行。在业务执行层面,要依据市场特点选择合适战术场景,实现业务和人才双发展。组织方面,构建人才供给体系,秉持正确人才观,打破人才边界,培养全球化人才。
“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需把握战略方向,坚持长期主义,推动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成为行业领军者。”金京说。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6983-0.html进博观察|“出海”成必选项,中国创新药如何走出高质量新征程?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