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人文社会科学加强了与理工学科的融合,一批文科实验室应时而生,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文科实验室,不仅能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新文科”提供重要途径和抓手,也能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创新,从而提升学术研究的原始创新力,丰富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推动学科及新兴领域锚定前沿、纵深开拓、综合推进。
然而,继教育部、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文科实验室建设以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尚未明晰,亟待各方持续深入探索。
要明确文科实验室的角色定位
要建设文科实验室,首先应明确文科实验室的角色定位。
在当今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的知识体系,对教育和学术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科实验室因应这一趋势,对教育方式和文化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将在未来学术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笔者认为,文科实验室应定位于通过融合前沿科学技术,推动传统人文学科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实现跨学科研究。这既是学科、学术敏感度的体现,也是对目前研究方法、学术发展格局变化认识的体现。这种结合将拓宽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使学者能够以新方法来探讨古今问题,是对人文社科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增强。
文科实验室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文科教育与研究普遍存在脱离社会需求、与新技术脱节、育人模式陈旧等问题,文科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建设文科实验室,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立足本学科进行社会、知识、技术融合的动力,并为之提供必要的研究、学习条件。尤其对善于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师生而言,文科实验室能够培育研究兴趣、提高技术实操、增强知识体验,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
同时要明确,文科实验室不能照搬理工科实验室的组织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科实验室只是提供一个“外壳”或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利用它来做更深入的探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在实验室所面对的技术方向上提炼问题、开展研究,才更能体现其社会价值。
要明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
目前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跟风现象,“为实验室而实验室”,徒有其名却看不到“实验”性。因此,文科实验室建设还需要更清晰规划,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凸显学科特征,强化专业性,以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首先,对于文科实验室建设,最基本的思路是文理融合。这意味着,文科实验室要打破原有的依托专业、依托课程、依托学科的逻辑,以开拓更宽的构建思维、打通更大的学术体系。人文要跟技术之间产生对接,甚至跟艺术等也要同行碰撞,形成新的一套实验、实践体系,培养融合人才、跨学科人才,去解决跨学科的问题。
其次,要根据现有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关键实验室。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投入巨大,而文科建设也经常面临经费、空间、技术、设备、人力等困难,因此需要综合评估,优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深厚基础的重点实验室。一般而言,每个地方的教育或研究机构都独具特点和个性需求,可在审慎甄选、特色挖掘、条件充分情况下,通过广泛调研,借助现有的信息学科的积累、技术储备与建设经验,优先建设对教学和研究最为急迫的实验室。
再次,要系统指导和孵化新文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建设非一日之举,更非一日之功,有必要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在建设上述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对有一定基础的项目进行孵化,作为关键实验室的第二建设梯队。实验室孵化可以通过平台、项目建设等方式,着眼于新兴科研项目、学科生长点、成熟研究项目进行培育,引导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与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相结合,确定长期目标、预期成果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步骤和时间表,同时提供必要资金、设备和专业指导。同时要建立与文科实验室有关的使用效率、研究质量和学生参与度等评估指标,以对是否有必要、有条件建立新文科实验室作综合考虑。
另外,要鼓励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企业等以适当形式参与传统文科与数字人文整合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现阶段,很多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教学成果已经具备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人文技术或理念进行创新转化的条件,开展交叉融合项目有利于适应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的新变化,也有利于开拓研究与教学的新视野、新方向、新领域。
要建立文科实验室运行机制
和传统文科相比,文科试验室面临学科划分、经费使用、成果认定等诸多新问题,因此,文科实验室建设需要从实际运行出发,深入探讨和建立健全有关管理、运行机制,尤其要重视服务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对文科实验室进行科学高效管理。
首先,应注重策略性规划与决策,来指导文科实验室的资源分配和运行流程,包括确定主要研究方向、目标群体、预期成果、资金分配与使用、设备和技术采购、人员招聘、技术培训等等,同时,要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来促进实验室内外部的高效协作和顺畅沟通。
其次,要实现建设过程中的流程优化、质量控制、技术迭代和方法更新。文科实验室工作具有“实验”性质,以数据驱动型为主,具有数据密集、场景复杂、问题不可控等特点,因而要对数据、方法、技术、成果等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开展定期的性能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成果输出的高质量和一致性。实验室的技术、设备和研究理念等也需要不断更新,如引入新的研究工具、软件、方法理念,使得研究水平、成果等在人文研究领域具有先进性和竞争力。
另外,文科实验室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还应致力于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研究、教学的需求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术环境。文科实验需要跨领域、跨部门甚至跨行业进行,对外合作需求增多,有关管理、技术、信息等方面交流更为必要,因此对管理思路、任务和具体实施有了更多要求和挑战,跨学科合作与外部协调机制尤待创新。
总之,文科实验室建设是突破学术与学科壁垒、坚持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探索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对高校、科研院所乃至教育界的理念方法、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科研评价、成果转化、对外合作等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当然,探索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还需要包括理工科在内的教育界、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以更好更快完成“新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型科研、教育形态变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本报记者赵广立编辑整理)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1589-0.html对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的几点思考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