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国际象棋这个小众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品类如今逐渐升温。
1991年,谢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也是国际象棋史上第一位欧洲以外的女子世界冠军。随后几年,国内掀起了一波国际象棋热。
当时还不到5岁的杜春晖也被家里送去学国际象棋。“谢军的成功让普通家庭认识了国际象棋,对国际象棋的普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杜春晖说,他在2017年获得了全运会国际象棋冠军。
2023年4月,中国棋手丁立人再添殊荣,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17位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国际象棋世界棋王。
这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带来的连锁效应正在发生。此时的杜春晖,已投身青少年国际象棋教育。近年来,他眼见着国内学习国际象棋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在深圳等城市已蔚为大观。
近日,杜春晖担任教学和教研总负责人的火花国际象棋上线,这是近期又一个青少年国际象棋在线教育品牌。
国际象棋教育升温,并不只是新添了一个细分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品类这么简单,它背后有清晰的市场需求和增长脉络,更代表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动力机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国际象棋教育是一个在国内被长期忽视的素质教育品类。
这其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智力体育运动项目,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全球有约7亿国际象棋爱好者,国际棋联拥有199个成员国,是仅次于国际足联的世界上第二大单项体育组织。
在国内,国际象棋教育的渗透率常常被拿来与中国象棋、围棋对比。堪称国民运动的象棋几乎进入了大多数家庭,过于普及影响了象棋教育市场;围棋教育的市场渗透率目前领先国际象棋,且和国际象棋一样处于快速增长期,只不过从国际普及率来看,国际象棋教育更有想象空间。
从市场需求侧来看,国际象棋教育的发展有复合红利。
首先,国际象棋对青少年素养提升、智力开发的影响已经被普遍认可。
国际象棋有着“智慧的体操”“人类智慧试金石”的美誉。“很多人认为国际象棋是一种游戏,其实它是一个教育工具,对于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的人,学习了国际象棋的知识、理论和思维以后,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今年已92岁高龄的徐家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徐家亮1958年获得全国国际象棋冠军,也是国内第一位国际象棋国际裁判,如今还在从事国际象棋教育工作。
徐家亮说,国际象棋能够锻炼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包括相互配合的合作能力、抗挫折和承压的心理素质、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素质,和能够耐受连续几个小时对弈的体能素质等。
其次,国际象棋已形成完善的竞赛和等级认证体系,牵引棋手终身学习。
比赛和考级,对于素质教育的效果外化、吸引学员持续学习有重要价值,这已在艺术、编程等品类中得到印证。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共分为17级,1-15级为棋士,最低为15级,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只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权授予,是国际象棋业余最高的两个等级。
这样的等级排列从易到难,有利于吸引青少年进入国际象棋领域,并持续学习、竞赛。
第三,国际象棋被部分地区列入特长生项目,是升学的敲门砖。
据报道,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招收国际象棋特长生,学军中学西溪校区今年首次招收国际象棋特长生。这两所杭州顶尖高中对国际象棋棋手的青睐,释放了明显信号。此外,青岛、深圳等地的多所名牌高中均招收国际象棋特长生,今年青岛还一次性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特长生招生计划,增加了选择这条升学通道学生的确定性。
选择成为国际象棋特长生,一方面可以通过体育特长生路径继续升学,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在智力方面有一定天赋,即便退出特长生亦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财经类高校也招收国际象棋保送生。“擅长国际象棋的青少年,表现出对数字、数学的特殊敏感和天赋,很多人就读了金融类专业。”杜春晖说。
第四,国际象棋由于在全球普及性高,是海外留学申请时越来越发挥作用的背景规划项目。
一方面,有的海外高校对国际象棋棋手予以特别重视,甚至列入加分项,另一方面,国际象棋往往是海外留学生融入当地社区的便捷途径。
国际象棋教育升温,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新添了一个小众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品类。杜春晖估计,全国国际象棋学习者约300万人,这意味着一个每年约30亿元的培训市场。
其意义更在于,国际象棋教育鲜明体现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
在与学科学习的关系方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正在从依附于学科学习向与学科学习融合转变。
依附关系意味着“主科”与“副科”的差别,因此当学业、考试压力加大时,传统的体育、艺术等素质教育就要“让位于”学科学习,但编程、思维、人文创作、双语戏剧等新素质教育品类的兴起,与学科学习高度融合、互补,甚至开始平替学科类校外培训。
在素质发展方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正在从注重发展单一素质向发展综合素质转变。
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中,传统的素质教育更偏重体、美、劳等单一素质,但国际象棋等新品类是从体育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智力运动项目,思维、STEM等新品类更是开始渗透、抢占传统上由学科类校外培训占据的智育阵地。
在与文化课成绩的因果关系方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正在从影响文化课考试成绩向不与文化课抵触甚至有助于应试转变。
国际象棋、思维、STEM等新品类有助于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总体上,随着新素质教育品类不断涌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发展动力正在换挡,从传统的满足兴趣为主,向提升素养为主转变。国际象棋教育顺应了这一趋势,是换挡过程中的代表之一。
在国内,国际象棋教育还是一个小众市场,发展存在短板。
这个市场处在萌芽期,在个别地方已经燃起“星星之火”,但在全国发展不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国际象棋教育抢占了先机。截至2022年,国内有八个全国国际象棋之乡,有几百所国际象棋特色校。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在全区80余所小学、幼儿园普及国际象棋教学,许多学校形成了人人一副国际象棋,个个会下国际象棋,班班是赛场,周周有赛事的良好氛围,全区常年学棋少儿达5万余人。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虽然从2006年才开始大规模开展国际象棋运动,但已有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被授予“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全区被授予“国际象棋之乡”,常年在训运动员近4000人。
深圳的国际象棋普及程度更是在国内一枝独秀。“行业内戏称,深圳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像便利店一样常见。”杜春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国际象棋运动仍有巨大的空间。
这个市场上的教育机构,主要以地方协会、棋社、俱乐部为主,规模小而分散,缺少知名品牌。
杜春晖介绍,深圳的市场发育很好,有的俱乐部在深圳市一个区的学员规模就达3000多人。但21世纪经济报道调研发现,在其他一线城市,国际象棋俱乐部规模明显偏小。
一份2022年北京市国际象棋教育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所调查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大多数面积在200平米以下,教练在10人以内,一半多俱乐部的在读学员不足百人。
“国际象棋教育的续报率其实很好,在60%以上,但由于行业整体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一些中小俱乐部的学员结构呈现‘老生多、新生少’的倒金字塔结构,影响长期健康发展。”上述负责人说。
国际象棋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棋手虽然棋艺精湛,但却不一定善于教学。因此,各个城市的师资分布并不均衡,且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方面也缺少统一的标准。
这种情况下,在线国际象棋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在线直播大班课形式,可以最大化实现优秀师资的覆盖面。一名教师可以同时给数千名学员授课,教育机构完全可以“优中选优”,在有限的国际象棋教师队伍中选拔少许名师,但已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其次,在线教育机构顺应“讲练结合”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模式。“三分学、七分练”是很多素质教育品类的特点,国际象棋也不例外。杜春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因此,火花国际象棋研发了“大小班直播”的教学模式,专业教练面向所有学员开大班直播,讲解理论和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将直播权限交给小班主讲老师,每名老师面向12名以内的学员开小班直播,练习刚刚讲授的知识并予以指导,以及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完成后再将直播权限交给专业教练做下一步教学。
这就打破了传统在线直播大班课和在线直播小班课的界限。实际上,在线编程教育等领域也在探索传统在线教育模式的重新组合。
第三,AI技术让学员有了更好的人机对弈练习工具。早在1996年,超级电脑深蓝首次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以2:4落败。很快研究小组把深蓝加以改良,1997年5月再度挑战卡斯帕罗夫,深蓝在第六局中以胜利告终。
如今,业内许多机构都引入了人机对弈的训练方式。“在线对弈是练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现在计算机的水平越来越高,人类已经望尘莫及,但人可以借助软件来提升自己的水平,这比找真人对弈方便且实惠。”徐家亮说。
杜春晖认为,人机对弈要分层设计,比如,不能上来给孩子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让他完全下不过计算机,而是应该不会让孩子一直输,也不会一直赢。“这就需要借助AI的能力,我们未来会研发建造一个更适合孩子的对弈平台。”他说。
“总之,对于普及国际象棋教育,尤其是开展启蒙教育方面,在线教育模式具有巨大优势。”杜春晖说。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605-0.html国际象棋教育升温:世界冠军效应带动素质教育新品类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北大:正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明年新学期拟启用出入校服务中台
下一篇:加快塑造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