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凶险紧急,死亡率高。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团队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纳米药物,可以精准靶向至腹主动脉病变部位,疗效确切,且生物体内安全性较高,原材料便宜易获得,制备工艺简单,有着重要的研制价值和临床转化潜力。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纳米生物技术》上。
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的大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最凶险、紧急的并发症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大量血液进入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死亡率高达90%。
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直径3至5厘米的较小腹主动脉瘤,管理重点是防止破裂而需要定期监测,而长期“警惕监测”的策略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并且因瘤体扩张速度的不可控性,极有可能随时导致破裂。
王海洋教授介绍,降伏腹主动脉瘤关键在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并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完整。此前的研究表明,利用小干扰核酸能够表现出特异性沉默靶基因的功效,干扰沉默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可为遏制腹主动脉瘤提供新思路。然而,小干扰核酸也有“力不从心”的地方,即在到达靶细胞内之前,容易被体内血浆中的核酸酶所降解,无法深入细胞内“施展拳脚”。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适合的纳米载体,将小干扰核酸护送到细胞内部,并发挥稳定的生物学活性呢?王海洋教授带领他的博士吴振、张朋开展了深入探索,成功地设计出了靶向动脉瘤病损部位的纳米制剂。
该制剂协同茶多酚自聚纳米粒载体,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巨噬细胞极化的显著效果,并能高效包载和递送小干扰核酸特异性沉默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同时,课题组首次发现茶多酚自聚纳米粒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和凋亡。在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中,证实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纳米制剂可以靶向腹主动脉瘤部位并维持长时间的药物蓄积,且在腹主动脉瘤病损微环境中释放药物,进而阻止腹主动脉瘤的病理改变及演进过程。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6770-0.html新型纳米药物有望阻止腹主动脉瘤病理演进过程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