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吴晨/文 江苏涟水中专17岁女生姜萍获得今年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初赛第12名,收获了无数赞誉和祝福。这是久违了的希望之光。这位女孩让所有人尤其是社会上的弱者和边缘人,看到了梦想的可能和努力的回报。
姜萍掀起的一系列讨论,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中国的一流大学,比如北大清华,或者姜萍自己特别中意的浙江大学,应不应该破格录取这位努力的“数学天才”;另外一个则是对中考分流的思考,担心中专和职业中学是否埋没了人才。
这两个领域的讨论都很重要,但我觉得不是姜萍这一个案中最闪耀的亮点。我将在本文的最后就这两个问题分享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姜萍崭露头角的核心看点有三:
第一,纯粹的梦想。在一片“躺平”的倦怠声中,这种为了追求兴趣而不断努力,这种没有任何功利心,完全因为喜爱,因为不甘于平庸的生活,希望在学习和钻研中找到乐趣的故事,是当下社会中最闪耀的光芒。有人把这种对数学的热爱简单归纳于“偏科”,然后引发应不应该包容偏科的传统议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它矮化了姜萍学习的自驱力。她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绝对不是为了应试而刷题的那种拼,而是受纯粹好奇心驱使的探索和钻研。这是应试教育一统天下时代最缺乏却最真挚的年轻之心。
第二,纯粹的师生之谊。在姜萍和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之间我看到了纯粹的师生关系,一个希望不断求学,一个珍惜读书的种子,甘于奉献,某种程度把自己的梦想——王老师坦言:“如果我当时能有人指导,或许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投射给自己的学生。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竞赛,老师也获得了100多名的初赛好成绩,仿佛旧时代私塾先生和自己的学生一起乡试上榜,可以称之为美谈。
第三,自学的力量。在我最近与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的沟通中,他特别强调未来真正的教育可能在学校之外,因为无论中外,教育的改革都很滞后,而自学的素材则是越来越多。无论是像可汗学院这样的在线课程,还是各种学习博主的视频和分享,都可以给到青年学生各种滋养。当然,姜萍的自学是更加原始的,在新闻里我们也看到姜萍翻字典查单词学习英文数学教材的镜头。但无论如何,能够获得各种学习资料是这个开放时代的最大红利。
我希望全社会能够给姜萍和未来更多的“姜萍”以下两点:
首先,怎样才能帮助她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给她更多的指引?我很期待她有机会与中外的数学大师见面切磋,也希望其中某一位能够欣赏她的潜力,给她指引和推荐,包括推荐到国内或者海外著名大学求学的机会。不要忘了,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中国学人仅仅是与海外教授的一两面之缘,依靠他们的推荐得以获得奖学金进入全球顶尖的学府深造,成就一生的学术。愿同样的好运眷顾这个求学的女孩。
其次,我们要如何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即使是最贫穷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新技术和信息爆炸带来的普惠教育,让任何一位对某个特定学科感兴趣的孩子都能够更容易地获得相关资讯和在线辅导?我与《县中的孩子》的作者、北大教授林小英交流时,她特别强调,希望支教的大学生给中国县乡的孩子多介绍一些优质的APP、优秀的视频博主和公众号,打破他们的信息差,因为她相信好的内容自然会有感染力。我也希望姜萍的出现能够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帮助更多愿意自学、有自驱力又有一定天分的孩子,更容易地找到学习资料,也能有更多有热心和爱心的老师予以指导。
姜萍刷屏,已经掀起不少有关教育改革的讨论。我们是不是给姜萍上名校的快车道?我们是否需要借此重新审视中考分流的机制?我认为不必着急。和所有创新和颠覆一样,真正的教育改革,将来自赛道之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不希望每个孩子生命中只有一次被筛选的机会,希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能给他们更多选择的可能,因为那是迈向真正因材施教的第一步。
最后,祝福姜萍能享受6月22日八个小时的复赛,但她不需要复赛的奖牌来证明自己,她已经证明过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的潜力。
(作者为财经作家、晨读书局创办人)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9-25-0.html姜萍的启示:真正的教育改革来自赛道之外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