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太原小区,始建于1931年,早在1994年就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这片位于衡复风貌保护区的西班牙式建筑群中,既有花园洋房也有新式里弄。“外国弄堂”,长居此处的人们更习惯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小区。
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十分上海》走进太原小区,看看老房子的模样,和一线工人聊聊修缮心得。另一边,我们也找到了行业里的大师和工匠,他们又在做着哪些努力,把传统的技艺与独到的匠心用到修缮工作中。
既要保证居住需求,也要修旧如旧
73岁的王彩凤在上世纪80年末搬到这里,由于她和母亲住在3楼,所以头顶上的安全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踩着木地板、爬上小阁楼,王阿姨激动地告诉我们,这次修缮把顶上的木头都换了。“你看不光阁楼屋顶,还有这老虎天窗下面的储物空间里的木板都重新弄过了。”
王阿姨掐指一算,距离上次大修已过去9年,她一直担心饱受风吹雨淋的木结构屋顶会有腐蚀,“平时会出现渗水,我就一层一层地糊纸上去,但更担心的是安全隐患,这次把坏的木头换了后我彻底放心了。”
木工杨鼎此时在屋顶忙碌。他介绍,此次翻修每栋楼的屋顶都要查看木结构的安全性,“如果有凹陷或者损坏那必须替换,防水层之类的保护措施都会跟上。”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维持老建筑原本的样貌,屋顶上形制完好的老筒瓦会继续沿用,搭建方式也采用过去的技术。
“这个西班牙风格的筒瓦,和房子同龄,也经历百年风雨了。”他边说边演示,“把底瓦放在下面,盖瓦扣在底瓦上的凹槽。”
当然,出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考虑,比如落水管的材质需要迭代了。“住老房子的人常遇上,下雨天落水管被落叶和枝条堵住,日积月累里面会生锈,所以这次修缮为了让大家住得舒心,会换成不锈钢的落水管。”杨鼎表示,一切施工标准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该保留的保留,能沿用的沿用,要更新的更新。
除了屋顶,老建筑从内部管道到外墙立面,从黑色钢窗到转角装饰,都会在修缮中得到整修与保护。
培养修缮工人的专门“学校”
采访中,每个人都提到自己从学徒开始,至少三四年的边看边学,再历经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锻炼,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正是这代代相传保证了上海房屋修缮行业的延续。在上海徐汇,一个专门为修缮行业工人开辟的“学校”,走出了许多当下活跃在衡复风貌区的一线工人,他们在“传习工坊”切磋手艺、开展实训,和工匠与大师学习保护理念与修缮技巧。
上海市技能大师、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志峰告诉我们,2020年12月沪上首家住宅修缮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45传习工坊设立,修缮从业者在这里开展师徒结对、技能实训、工法研究等项目。
“为了做好老建筑的保护工作,我们组建了一支30人左右,活跃在历史风貌区的修缮班组。”顾志峰强调,“大家在这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最小化干预原则的做法,要最大化保留历史的印记和原貌。”他认为,传习工坊里学的不只是手艺,更要养成对保护历史,传承文脉的那颗敬畏之心。
“一定要坚持不能破坏建筑的原风貌、老味道,这是修缮的大前提。”1982年进入建筑行业,从设备安装工人做起,如今已是修缮专家的陈建福这样总结。
作为上海工匠、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秘书长,他带领团队研究编制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艺工法汇编》不仅是一线工人的操作守则,还被列入各类里弄房屋修缮工程施工工艺工法的作业指导中。他表示,修缮历史保护建筑,无论是前期调研,还是入场后的勘察检测,都是围绕修旧如旧原则展开的。
“如今部分传统工艺面临失传,也有的原型图纸早已缺失,给修旧如旧带来了困难,老的材料可以保留,或者寻找适合的替代,但过去的工艺一旦没了就要面临失传,老味道需要老手艺。”宏业花园、梅泉别墅、岐山村等优秀历史建筑的焕新过程中,陈建福一步一步总结经验,建立《技师带徒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带徒出师技术骨干有23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达28位。
劳动节期间,第三届上海市房屋修缮技能比武大赛在345传习工坊火热进行中,工人们拿出看家本领,交流切磋。5月8日还将举行开放日活动,欢迎感兴趣的市民报名参加,现场感受修缮一线作业现场。
老建筑的修缮,既要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让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开心;也要延续这片土地的故事,让市民看得到故事、感受到历史。在上海修老房子,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工匠大师,这些劳动者们一直在匠心传承的路上。
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刘慧琴 张剑 海报 萧君玮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7485-0.html历史建筑修缮现场什么样?修老房子还有专门“学校”?劳动节之际,我们和一线工人还有工匠大师聊了聊 | 十分上海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