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何向“绿”而行?
今年,中国以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作回应——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而在中国全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进程中,身兼“经济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全国最绿省份之一”多重标签的广东,也相应承担起更为“先锋”的责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从数据上看,2023年,广东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3.03%,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9年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在6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同期,广东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占全年新增电源装机的61%,并累计创建11家绿色工业园区、4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8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数量领跑全国。
数据背后,广东各地探索形成的一些绿色转型经验也颇具亮点。面对城乡发展、产业升级带来的绿色挑战,广东从借力“无废城市”“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修复城乡生态底座,到瞄准支柱产业低碳转型持续挖掘绿色经济动能,正逐步走出一条独具广东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加快绿色转型实践中,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往往是第一步,通过避免、减轻或抵消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守住“绿水青山”,继而为后续创造“金山银山”奠定生态环境基础。面对城市与乡村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态,广东各地修复生态环境“底座”的探索方向也各有侧重。
如果把镜头对准深圳,其2023年全市存续商事主体数量跃升至422.3万户、常住人口达1779.01万人,由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达到约3.2万吨/日,如何与垃圾“共处”成为城市生态治理的关键课题。
“通过引入地埋式设备,目前中转站的垃圾压缩作业可以全部在地下进行,还配置有负压抽风与喷雾综合除臭系统,有效隔离噪音、防止臭味外溢。建成运营以来,中转站在周边社区中一直是零投诉。”在位于南山区的华侨城创意园垃圾中转站内,深圳市深能环保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能环保”)南山清运项目的项目经理吴湘分享起在城市CBD打造“隐形”垃圾站的经验。
南山区是广东的经济大区,2023年GDP达到8566.02亿元,连续11年稳居全省区(县)第一。吴湘表示,为了给周边写字楼、住宅等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南山区内由深能环保运营的垃圾中转站共有45座,逐步构建起一个隐藏于城市楼宇之间的垃圾转运“地下网络”。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一座垃圾焚烧厂也正蜕变成一座郊野生态公园:这里集生产办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绿色旅游等多个功能于一体,在绿植环绕间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
“我们是一个工厂,也是一座公园,在园区内打造了一片‘绿水青山’。而在垃圾处理方面,目前焚烧厂的垃圾焚烧锅炉热效率可达约85%,汽轮机效率约达27%,设计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可达5100吨左右,年发电量达约11.7亿度电,实现了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深圳市深能环保东部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萧苑兵表示。
从打造CBD“隐形”垃圾站,到推动垃圾焚烧厂“变身”生态公园,深圳的探索也是近年广东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广东辖内10个地市已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省新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2814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约1.6亿方/年。
在乡村,广东生态治理的探索又有了新的方向。
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出台《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提出加强县域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推动县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深化县域生态环境制度改革等3方面26条具体措施。
从数据上看,2023年,广东全省已新增完成30个以上面积较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并顺利完成1000个以上省民生实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
县域生态环境的加速修复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态产业化机遇。以位于揭阳普宁的南溪镇为例,通过对内河河道河涌及内湖内港清淤疏浚,并对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南溪镇辖内纵横分布的超30公里内河从严重淤积逐步恢复到全河段行水深度达2米以上,水质也得到进一步净化。依托生态修复成果,南溪镇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复合产业生态。
“南溪水乡一期项目包括大港码头、十里桃花、体育公园等多处景点,旅客可游船体验水乡两岸特色风情,建成开放后已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普宁市吉之旅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鹏表示,依托一众特色文旅项目,普宁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已超10%,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率突破5%。
值得注意的是,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还有一个关键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广东如何答题?从各地实践案例中看,一方面,头部制造业企业自身正发力通过提升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各行业、各领域逐步涌现的低碳转型需求也带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转型服务业”加速发展,激活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其中,作为广东第八个营收突破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在市场需求带动下,智能化、电气化发展趋势明显的汽车产业在这轮绿色转型浪潮中贡献了不少创新经验。2023年底,广汽埃安就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调节、生产优化、节能减排、购买碳减排量等多种方式,成功打造广汽集团旗下首个零碳工厂。
据悉,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建设共投入2500万元,建立年发电量近2000万kWh的“光伏+储能”能源综合利用网络,并通过引入涂装车间湿循环热泵、RTO余热回收、锅炉低碳改造等新技术,进一步降低单车生产的水、电、气能耗。
2023年10月,广汽埃安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购买广州碳普惠及国际VCS碳减排量计22770吨,完成2022年全年碳排放抵消,获得碳中和证书。
包括广汽埃安在内,广东正在全产业链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2家、绿色设计产品1070种、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8家、绿色数据中心15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在支柱产业集群受政策引导、市场带动等因素影响加速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绿色转型服务业”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我们已累计服务超过400家企业,覆盖喷涂、印刷、化工等有机废气治理重点行业。目前,由智荟蓝天研发的炭碳双循环技术对活性炭的循环利用效率已达85%以上,大幅节约了企业购买活性炭原材料的成本,也比传统VOCs治理模式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佛山市智荟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苏荣欢表示。
广东新泰隆环保有限公司是佛山市高明区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佛山市高明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郭静直言,新泰隆环保长期扎根农村污水治理、工业纯水和污水处理回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拥有核心发明专利14件、实用专利58件,40%的客户为中小型企业,覆盖家具业等多个佛山本地特色产业。
“其实环保产业的服务范围不仅仅是在产业链末端治理环节的减污降碳,也涉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能源再生、循环利用等服务。我们也在加快探索,更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平台与桥梁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未来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相关企业、行业支持。”郭静表示。
随着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持续加快,多个行业涌现的低碳转型需求也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全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首次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以约4300亿元蝉联全国第一,较2020年增长19.4%,约占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20%,近四年年均增长率达10.7%。
从因地制宜修复城乡生态环境到以产业带动激活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广东绿色转型之路正逐步走向纵深。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21007-0.html广东迈向美丽中国先行区:共筑城乡生态大底座,激活绿色经济新质能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