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李莎、王峰 北京报道
西二旗站是北京人流量巨大的地铁站之一,这两天显得更加拥挤。
12月15日,据北京市交通委15日通报称,12月14日18时57分,地铁昌平线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上行区间,两辆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部分乘客受伤。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雪天轨滑导致前车信号降级,紧急制动停车,后车因所在区段位于下坡地段,雪天导致列车滑行,未能有效制动,造成与前车追尾。
北京地铁昌平线事故发生后,引发全网关注。目前现场处置工作基本结束,共有515人送往医院检查,其中骨折102人,无人员死亡,事故原因也在进一步调查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现场群众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尚不排除追尾导致车钩断裂的可能,天气、信号设备故障等都有可能是事故发生诱因,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排查后方能得出最终结论。
事故之后的部分车次停运、降速运行也对12月15日的交通运输保障造成压力。12月15日晚,北京地铁官方发布消息称,自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首班车起,地铁昌平线全线恢复正常运营。
12月13日至16日,北京将迎来强降雪和寒潮天气。12日16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为降低暴雪影响,12月13日凌晨,北京市应急局发布7条预警响应措施,倡导市民减少出行,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地铁,减少驾车出行,少骑或不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倡导企事业单位员工错峰上下班、弹性办公。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科协防灾减灾专业智库基地专家孔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暴雪前期,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之后,虽然停学但没有停工,暴雪天气下公众私家车出行减少,公共交通压力加大,选择轨道交通尤其地铁出行通勤的人员大幅增加。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在中国交通新闻网报道中表示,公司所辖15条线路在12月13日至15日提前30分钟进入早高峰,预计加开临客40列;早高峰最大运力投放延长1小时,预计加开临客50列;晚高峰最大运力投放延长1小时,预计加开临客45列。
孔锋表示,为缓解公众出行和通勤压力,地铁运营部门延长并加大了地铁运营时间和班次,这无形中会考验地铁管理和运营部门的危机意识、突发危机事件应急预案灵活性和运营人员应对能力。暴雪对地铁运营信号、运行速度等的不利影响需要关注,并应加大车次间的距离和发车时间,但这与增加地铁运营班次形成矛盾,造成运营压力,导致潜在危机。
12月14日,吴岩(化名)下班后从清河站乘坐昌平线回家,刚换乘到昌平线不久,事故便发生了。
“当时人在第三车厢站着,起初是车辆出现临时停车,停了几分钟后刚动起来就听见远处车厢‘轰’的一声,站着的人全都倒了,有的扶手还拽掉了。”吴岩告诉记者。
位于断连车厢的唐海燕(化名)则更为严重,根据她在社交媒体上描述,事故发生后,整排座位的人都倒向一边,自己在地铁上躺了3个小时后终于等来了担架,之后医院检查显示:左侧四根肋骨骨折、左侧锁骨骨折、肺部挫伤等。
当晚,北京地铁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地铁昌平线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区段上行(开往昌平西山口方向)接触轨无电,部分列车临时停车、部分列车延误。随后又发布消息称,经初步了解,昌平线列车最后两节与前车在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区段发生分离情况。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次日通报的《地铁昌平线事故昨晚完成现场救援应急处置》,12月14日23时许,人员转运完毕,现场处置工作基本结束,共有515人送往医院检查,其中骨折102人,无人员死亡。截至12月15日6时,423人已离院,25人留观,67人住院治疗。
北京地铁昌平线事故发生后,最初北京地铁官方微博的提法为"车辆故障",此后深夜致歉中提法为"事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12月15日下午发布的初步调查情况显示:“事故原因为雪天轨滑导致前车信号降级,紧急制动停车,后车因所在区段位于下坡地段,雪天导致列车滑行,未能有效制动,造成与前车追尾。”这与事故当日提到的“接触轨无电”不一致,引发了不少疑问。
一位不愿具名的轨道交通技术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结合两天来官方披露的信息,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前车因故障缓行或者停车,后车因为大雪导致刹车距离过长,发生追尾并导致前车脱轨,冲击力过大造成前车车厢脱钩。
那么,如何理解北京市交通委初步调查情况的内容?公告称“雪天轨滑导致前车信号降级,紧急制动停车”。
北京一家从事地铁信号系统维护的专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一般来说,当相邻信号机间,即列车与列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制动距离时,信号要降级显示,但天气、信号设备故障等都有可能出现紧急制动情况,需要技术人员一点一点进行排查后得出最终结论。
“前车出现信号变动,整个区间内的信号系统应该会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如果是闭塞区间,每个区间只会有一辆车,区间信号灯是绿灯才能进入,黄灯要减速,红灯不准进,要停在进站信号机的外面。只要是在正常的制动距离内,都能安全可控。目前看,不排除是信号线路系统出现问题。”上述轨道交通技术专家说。
其次,公告称“后车因所在区段位于下坡地段,雪天导致列车滑行,未能有效制动”。
上述轨道交通技术专家说,如果只是下雪,一般不会对车辆制动造成影响,而且此前北京通知为应对降雪而临时增开车次,车次增加更不易造成积雪。如果是轨道出现冰冻,则会导致制动距离变长。
一名地铁运营公司技术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滑行是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常发故障,如果轮轨之间的黏着力小于列车牵引或制动时所需的摩擦力,就会发生列车滑行。
“统计显示,冬季雨雪天气时发生空转滑行的概率较大,尤其是雨雪天气刚开始,或连续降雪时更容易发生,因为此时铁轨表面容易结冰,导致轮轨之间的黏着力最小。”上述技术人员说,“特别是在坡道上滑行的概率最大。”
至于为何“未能有效制动”,原因同样可能很多。
这位地铁运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地铁列车制动系统发现滑行的依据主要有速度差、减速度和滑移率。列车的每个轮对上都装有测量车轮速度信号的速度传感器,传感器将测得的速度信号传递给电子制动控制单元,进行实时综合分析和判断车轴是否发生了滑行。“不同城市、不同路线的地铁列车,根据线路实际情况,设定的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滑行的速度指标可能不一样。”
“如果对制动距离估算有误,外加风雪天气视线不佳,则可能产生追尾。”上述轨道交通技术专家说。
本次事故发生后,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已采取封闭措施。北京地铁官微也在12月15日早间发布消息称,12月15日上午,地铁昌平线事发区段西二旗至朱辛庄之间停运,改由公交车接驳。此外,为确保极端天气下,地面和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安全,所有地面和高架线路均采用人工驾驶模式,采取降速运行措施,发车间隔将会适当拉大,沿线公交将加大运力接驳,乘客可按需选择公交出行。
当日北京条地铁和道路干线出现拥堵,影响诸多乘客早高峰出行。
“今天上班我都是打车走的,现在心有余悸,晚上想坐地铁回来,也是人挤人。”在西二旗上班的秦阳(化名)告诉记者,12月15日晚间,清河、西二旗、霍营、朱辛庄等站台附近人流众多,公交、打车都十分困难。
昌平线地铁工作人员建议前往昌平的乘客,从清河站、西二旗站坐13号线到霍营,转8号线到朱辛庄,再转昌平运营区间车,从朱辛庄前往昌平。但仅就受访者提供的现场视频看,运力仍难以支持晚高峰大量的人员流动。
图:12月15日晚间的清河站人头攒动(受访者供图)
根据北京地铁官微在12月15日晚间的最新消息,自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首班车起,昌平线全线恢复正常运营。
孔锋指出,这次事故反映出地铁运营部门在事件发生前的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还有待提升,针对性应急预案还有待优化。暴雪天气下地铁安全运营预案需要进一步优化,要更加关注和完善相邻地铁车次间的危机沟通、运营协调、应急联动机制。同时,需要对乘客科普暴雪期间乘车注意事项。
另外,极端天气情况下要加强部门联动,气象部门与地铁运营部门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暴雪为例,如气象部门发布具体时段的降雪强度预报后,地铁运营部门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降雪强度大时降低行驶速度。
除此之外,孔锋表示,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危机学习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铁运营人员的危机意识、危机应对、应急处置能力都还有待提升。
孔锋认为,地铁部门要对这次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形成技术调查分析报告,同时要对这次灾害发生后的应对处置过程做深入分析,通过危机学习来复盘这次事件,进而提升地铁运营部门的应对能力,并为民航、公交等部门、行业提供借鉴警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事件发生在晚上,地铁断电后可视性差,很多乘客被压倒,容易产生踩踏事件。还有很多没有受伤的乘客离开地铁站后要打车回家,很多人排队等车但附近车辆较少,也带来比较大的疏散压力。暂时无法离开的乘客需要在地铁内部避寒。
孔锋指出,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气候变化下,由于极端天气等自然因素诱发的事故灾难,以及进一步引发的人员疏散问题等。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3109-0.html深度丨北京地铁昌平线雪夜追尾:具体原因待进一步调查 16日全线恢复正常运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