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刘艳杰朱楠
2023年12月26日零时,山东省青岛市三项重大市政道路工程——重庆路高架、辽阳路快速路、金家岭立交桥及地下停车场同时竣工通车。立体化、复合化、成环成网的交通新走廊在不断拓展城市空间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青岛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自2022年开始,启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等十个重点攻坚领域,通过2186个项目落地实施,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产业更优化,在增强民生福祉的同时,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1.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市“骨架”不断生长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承载着生活,串联着发展。
拐入金家岭立交桥通往青医附院的匝道,驶进地下停车场,青岛市民宋滨滨停稳车,看了一下手表。“就是这几百米的路,以前开车要排一个小时的队,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停下车进医院了。‘就诊停车难’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宋滨滨连连赞叹。
多年来,因为周边有医院、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场所,青岛海尔路-银川路交叉路口拥堵严重,车辆通行及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023年年底,国内首个集地上立交、地下公共停车、地铁换乘、商业服务于一体的青岛金家岭立交桥地下综合交通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不仅彻底解决了海尔路-银川路的交通拥堵难题,还提供了1673个地下停车泊位,为居民就医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便利。
“这座复合型立交桥的创新点在于充分利用立交区域的地下空间,建设互联互通的车行、人行环路,车辆可从地上四个方向的入口进入停车场,通过地下环路,实现四个方向出行。在地下停车场的每个区域,行人可通过附近的电梯、楼梯到达要去的地面位置。”立交桥建设方、青岛华通集团静态交通相关负责人说。
“劲松五路打通后,每天接送孩子的距离大大缩短,这条路真是通到了我们心坎上。”2022年12月26日,“断头路”青岛劲松五路实现贯通,市民张先生接送孩子的时间由半小时缩短至10分钟。
青岛市市南区举办新春“逛街里”节庆活动,图为舞狮表演。 资料图片
“市政道路,关乎城市发展,更关乎民生。”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处科长刘振介绍,青岛从社会满意度调查中获取市民集中反映的问题,优先实施群众需求迫切的“断头路”打通工程,两年来,全市已打通近70条像劲松五路一样的“断头路”。
青岛,山海湾城交融。山海相依的自然地理禀赋,在空间上制约了城市交通布局。特别是随着城区不断扩张,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从过去偏安胶州湾东岸一隅的带形城市,到现在多组团的城市群格局,没有现代化交通拉动是不可想象的。”青岛市委副秘书长、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姜德志说。
2022年以来,青岛集中攻坚一批市政道路、地铁等重大建设项目。2023年,全长17.7公里的重庆路高架“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刷新了青岛市政道路建设速度;辽阳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一批骨干道路也陆续完工启用,主城区“四纵五横”的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
在建设快速路网的同时,青岛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也全速推进。截至2023年年底,青岛地铁线网运营车站已达150座,运营里程达318公里。
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不仅打通了青岛市区交通的“任督二脉”,更打通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向外辐射的阳光大道。
2.低效片区升级改造,盘活城市边角空间
低效用地再开发,是青岛城市更新建设攻坚战的另一个主战场。
作为计划单列市,青岛城市规模一度扩张过快,导致低效用地偏多,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贡献度偏低。盘活存量,提高城市空间承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通过摸底,青岛将主城区及周边的十大低效片区(后扩大到20个)再开发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将“一套作战体系+一个规划蓝图”作为城市更新的“总抓手”。
一套作战体系,即建立“市总指挥部(市政府)+专业指挥部(市直部门)+专项指挥部(区市政府)”实体化运作的三级作战体系。
一个规划蓝图,即明确片区的发展定位与目标愿景以及开发边界与发展时序,以产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大学毕业后,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的庄欣没有选择回乡,而是去了外地一家公司工作。那时候,王台街道还是一片以小、散厂房和手工作坊为主的老工业区,产值低、发展落后。
变化发生在2022年。王台老工业区被列为十大低效片区之一重点推进再开发。
“我们坚持‘产业引领、产城融合、以产兴城’,将产业导入、转型升级作为低效片区高效崛起的重中之重,已拆除老旧厂房180万平方米,腾出低效用地1.1万亩,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副主任、王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工作专班副组长李博介绍。
青岛市老城区风貌。 吕建军摄/光明图片
“随着京东方、海信视像等众多大企业入驻和配套设施完善,王台变得越来越有‘城市范儿’,不少小伙伴都从外地回来上班了。”庄欣瞅准机会,也应聘到离家十分钟车程的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薪资比以前高了不少。
盘活低效片区,不仅要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更要改善民生。
崂山区张村河片区是青岛市划定的重点低效片区之一,也是全市最大的“城中村”,共有12个社区(村)7000多户居民。
“外来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张村河两岸居民盼望拆迁。但是,如何做好拆迁安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梦捷说。
针对张村河片区改造,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让利于民、保障民生的创新政策——提高过渡费和物业补贴;重要事项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安置房户型由社区居民自己定,建房位置让居民自己选;成立居民监督小组,全过程监督安置房施工质量……
取信于民,让利于民,让张村河片区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仅一年多的时间,12个社区全部完成拆迁,10个安置区已经在建。
在旧村改造的同时,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的青岛公园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李沧区6个、胶州市5个、莱西市11个……仅2023年,青岛就建设了83个口袋公园,盘活了“城市边角地”,实现“见缝插绿”。
2023年春天,备受瞩目的主城区太平山、浮山两大环山绿道正式开放,每逢周末人流如织,千万青岛市民“望山能进山、进山能游园、游园能环山”的期盼成为现实。
3.历史城区加速蝶变,文旅融合活力再现
2023年夏天,青岛市市南区第二届“上街里”啤酒节开幕,中山路一带日均接待量达31万人次。市民纷纷在朋友圈里分享街头盛况:沉寂几十年的中山路“老街里”又火啦!
中山路是青岛的百年老街,和周边的商业街区一起被老一代青岛人称为“街里”。
“20世纪90年代,以中山路为代表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幅下降,商业、消费也衰落下来。”姜德志告诉记者,1996年以后,青岛市历届政府几次尝试重新振兴中山路商圈,但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一直没有改善。一张这么好的城市名片,眼看着越来越黯淡。
中山路还能不能“救活”?
2021年,青岛市重新组建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以建筑修缮和产业导入为核心,全面推进历史城区更新工作。
“关于历史建筑修缮,我们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做到修旧如旧。对于建筑墙面改变的,我们会根据墙体剖面来研究当时的颜色、材料和工艺,恢复原貌;而对于附着在建筑上的有价值的历史痕迹,我们会适当保留。”青岛市文旅局一级调研员、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啟说。
数据来源: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
在修缮保护的同时,历史街区产业规划也提上了议程。时尚消费业态、新消费业态和能够触动“老青岛”情结的业态被列为招商的主要方向。
安娜别墅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巴洛克建筑,2022年底以全业态婚恋服务中心的形式重新开放。即使是现在的严寒天气,依旧掩不住安娜别墅的“火热”,许多年轻男女在玫瑰花车前拍照打卡。来自甘肃的张念和女朋友特意赶来,在这里留下爱情的见证。“青岛老建筑很梦幻,很漂亮!”张念女朋友说。
大鲍岛是青岛特色建筑——里院集中的街区,过去孕育了一批响当当的老字号,商贸兴隆、烟火气旺盛,是青岛百年来市井文化的典型区域。
青岛市市北区遵循修旧如旧、还原历史场景的原则,自2019年起先后对广兴里及其他20余个里院建筑进行修缮开发。以里院作为建筑本体的世御酒店、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古风打卡地”的荷田水铺,以及青岛啤酒1903MIX青岛酒馆,让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唯美与浪漫在这里交织,彰显了老城的独特韵味。如今,入围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正蝶变成为一个“可逛、可玩、可夜游”的时尚文旅新地标。
“老城区‘火’了,实现了烟火气和人气回归,下一步还要让老城区更好发展。”姜德志说,历史街区的生命力,来源于自身的文化吸引力,要引入更多文创产业,将历史街区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还要将更多建筑打造成人才公寓、青年公寓,留住人特别是年轻人,也就留住了老城区的活力。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9日 05版)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8170-0.html惠民生 暖民心——山东省青岛市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东部战区“开年大片”来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