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从技术巅峰迈向战略领航,从学科领军人物转型为职场领航者,我国医院的领导人在三十年的医改历程中,实现了身份与能力的双重飞跃。
2025年7月26日,在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举办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中国医院院长领导力三十年:变革、探索与未来航向”分论坛盛大开幕。本次分论坛聚焦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近三十年来的重大变革,以及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同时探讨医院管理朝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旨在深入剖析我国医院领导者在新医疗时代的角色转变与发展新途径。
此次分论坛有国际一流医学出版机构BMJ出版集团提供学术支持,致力于推动相关国际交流和宣传。BMJ旗下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主编Kamran Abassi参会致辞,英国NHS系统首席变革官Helen Bevan等国际专家作了报告。Kamran Abassi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医疗领导者们,尤其在中国公立医院的领导们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在医改进入深水区之际,医院主要领导人的领导力提升和管理创新的探索显得尤为关键,这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在致辞中指出,医院作为管理复杂性极高的社会组织,在当前社会转型、医改深化、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对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强调,医院领导力,即医院领导人及其团队的战略思维、政策领悟力、运营管理等综合能力,是决定医院管理水平与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
“中国医院协会今年迎来成立30周年,其前身是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协会的核心任务是结合实际,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医院管理能力,推动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毛群安认为,国际医院管理普遍注重专业性、特殊性及高标准,普遍实行院长职业化,全面提升医院领导力。中国医院协会亦倡导未来院长职业化的方向。
在中国院长大会现场,众多“院长”也分享了他们对“领导力”的深刻见解——
金昌晓:技术升华,战略领航——院长领导力的时代转型
近年来,医疗改革的深入带来了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其中包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学科建设、多院区发展、信息化建设、患者需求多样化等。这也要求医院领导人不再仅仅局限于“最大的科主任”或“技术权威”的角色,而是逐渐转变为需要具备全局视野、前瞻思维、卓越管理能力以及高超沟通艺术的战略型领导者。
当站在讲台上,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公立医院变革脉络时,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直言:“领导力”不仅关乎医院运营,更牵动着中国万亿级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航向。
金昌晓强调,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攀升,医院院长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院长们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技术专长和人际关系来管理医院,但如今,他们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以应对医疗行业面临的复杂挑战。
这一转身,实际上是中国医疗体系深层次变革的体现。过去三十年间,院长的管理理念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院长们必须从传统的技术权威转变为能够引领医院发展的战略掌舵者。”金昌晓说。
该发言的论断背后,是持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浪潮: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以药养医”路径,促使医院实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DRG/DIP支付改革全国铺开,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打包”,重塑医院的盈利结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纳入院长KPI核心指标……
有省会三甲医院财务总监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施DRG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医保支付标准被设定为1.2万元,较此前平均费用1.8万元有所下降。这促使医院管理层重新考虑耗材采购、床位周转和人力资源配置,以适应新的支付模式。”
这表明,医院主要领导人们必须具备更为前瞻的战略规划能力,才能在新的医疗政策环境下保持医院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领导力成为破局关键。金昌晓指出,医院院长的领导力实际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过去30年中,医院院长的领导力经历了从技术到战略的转变。最初,院长们更多依靠专家权威和人际关系进行管理,而随着医改的深化,院长们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团队建设和沟通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金昌晓说。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将达16万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推动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相关领域的需求增长,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立医院领导人的战略转身,不仅关乎医疗本身,更体现了在这一趋势下,医疗行业领导者对于未来医疗需求升级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应对。
他们掌舵的不仅是医疗机构,更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载体。
正如金昌晓所强调的:“院长的战略领导力,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支点。”从技术权威向战略领袖的转变过程,不仅映射出中国公立医院现代化治理的轨迹,也为深化医改贡献了宝贵的实践智慧。
王拥军:引领变革之路,持续创新前行
卓越的领导力,如今已成为市场上最为稀缺且昂贵的战略资产。
在本次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深入剖析了医院管理的精髓。他所提出的“战略思维、团队建设、沟通能力”三位一体的领导力模型,是值得管理者深入探究的智慧体系。
领导力的核心在于战略思维、团队建设和沟通能力,王拥军表示,作为医院院长,必须具备战略思维,以制定并实施医院发展战略,应对多变的管理挑战。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搬迁到新址后,启动从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型,建设一流研究型医院、创新型医院的转型发展,到目前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正是战略思维下积极变革的成果。他强调,战略并非仅仅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渗透在血液中”的行动逻辑
王拥军表示,医院院长的领导力塑造离不开前瞻性地、科学地进行团队建设的眼光和魄力,能够根据战略规划打造最适合的、能够最大化落实战略规划的执行团队,同时他们需拥有出类拔萃的沟通能力,能够顺畅地与团队成员、政府机构及资源提供者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桥梁。
以北京天坛医院为依托建设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就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这个中心从创建伊始,便打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限制,按照国际临床试验的规则和标准,前瞻性地打造一个集纳大数据、统计等方法学团队和临床团队的科研平台,并在全国建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地方分中心”三级科研网络,通过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杠杆对省级和地方中心工作情况进行把控,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调动各地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实现国家中心的实体化。十多年来,依托国家中心,完成了CHANCE、TRACE、TASTE等一系列重大临床研究,改写多个国际临床指南,真正发挥临床神经学科国家队的作用,实现科研与临床的良性互动,造福患者。
全球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曾指出:“未来组织的竞争,本质上是领导力代谢速度的竞争。”北京天坛医院的实践其领导力的核心与各领域顶尖机构部署战略时的思维框架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在复杂的系统中寻找关键的控制点。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医院领导人也在面临领导力提升课题。在天坛医院,正在推行智慧医院建设,从AI辅助诊断到物联网设备管理,与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本质上同步。当手术机器人需要5G网络“零延迟”支持时,这与工业互联网对实时性的需求已无本质差异。
这就是院长需要的领导力。正如王拥军所言:“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本质上是影响他人自愿为共同目标努力的能力,而非单纯依靠职位权力的命令与控制。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我能让我们一起做成什么’。它无关职位高低,而在于能否用真诚、智慧和行动,让更多人相信‘我们可以’,并愿意为之全力以赴。”
无论是带领一个小组完成项目,还是推动一个行业的变革,这种“让他人自愿追随”的能力,就是领导力的终极体现。
刘彬:紧抓“三力”,引领科研创新前沿
担任一家医院的主要领导人,既要手持听诊器倾听患者的心声,又要精打细算,拨动经济的算盘。在“开源”与“节流”成为医院生存的必需时,科技平台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刘彬的眼中,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动力。
刘彬在演讲中明确指出,科技平台的建设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他强调,作为医院院长,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团队建设和沟通能力,以应对日益加剧的管理挑战。
在刘彬的规划中,科技平台不再是孤立的实验室“孤岛”,而是成为推动医院价值重构的“中央处理器”。根据公开资料,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近年成功构建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集群,涵盖基因测序、生物样本库、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一“筑巢引凤”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全职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25%,多个学科团队获得了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资助。
2025年年初,吉大一院成为吉林省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医院。在刘彬看来,智慧化手段可推进医疗数据处理、临床决策支持及办公流程优化。但医院亦需依据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本地化’调整,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智能化与精准化转型,从而构建名副其实的‘智慧医院’。
此外,刘彬特别看重平台的产业接口功能。医院成功构建了“临床问题-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业合作”的完整转化链条。其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药企共同研发的肿瘤靶向新药,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医院享有未来销售的分成权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多家基层医院得到应用,年技术服务收入超过千万元。2023年,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合同金额突破2亿元,相比三年前增长了300%,技术入股的企业估值累计超过10亿元。科技平台正从“烧钱部门”转变为强劲的“利润中心”。
面对现代医院如同庞大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刘彬详尽地分享了他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中的宝贵经验,特别聚焦于人才引进策略与科研平台构建的创新之道。他将医院院长所需的核心能力精炼地归结为‘三力’: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团结协作的团队建设与高效流畅的沟通能力。
“医院院长须具备战略思维,制定并执行医院发展战略,以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刘彬强调,“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知识资本价值、强化组织管理效能来实现的深刻变革。”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诊室里,无影灯依旧明亮,而刘彬正在科技平台构筑的“创新灯塔”中,照亮中国公立医院穿越经济迷雾、驶向价值深海的航向。
孙晖:文化引领发展,领导力驱动未来
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医疗服务的提升,更涉及资源配置、管理效率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看来,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中集体创造的群体意识和社会公众对医院的整体认识。文化不仅是医院的灵魂,更是医院发展的精神支柱。
对于武汉协和医院来说,159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始终是其不变的根基。从早期的慈善为民,到如今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协和医院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文化引领渗透于医院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战略决策与管理风格之中。孙晖强调,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医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内在动力。通过文化的引领,医院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定力,始终坚持公益性和人民至上的原则。
而所谓的领导力,孙晖则认为,核心要素包括战略决策、组织协调力和价值引领力。
“领导力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孙晖说道,对于医院来说,领导力不仅仅是院长个人的领导能力,更是整个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和执行力。
在武汉协和医院,领导力的体现不仅仅在于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管理能力,更在于整个管理团队的协作和执行力。孙晖指出,领导力行,是文化落地的一个践行保障。通过领导力的驱动,医院能够在文化引领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孙晖认为,武汉协和医院在文化与领导力融合方面的具体实践。具体而言:首先,医院通过构建浅层的文化,提炼出159年来的核心理念“仁爱济世、协诚仁和”,并将其融入医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管理制度中。文化引领使医院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定力,矢志不渝地秉持公益性和人民至上的原则。
此外,凭借领导力的驱动,医院得以制定并落实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品质。孙晖指出,领导力行,是文化落地的一个践行保障。通过领导力的驱动,医院能够在文化引领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医院还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孙晖强调,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守正创新,持之以恒。文化建设助力医院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初心,坚持公益性和人民至上,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引领和领导力驱动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文化的引领和领导力的驱动,医院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定力。”孙晖强调。
实际上,在今年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众多专家也纷纷指出,医院院长在引领医院变革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政策不确定性、竞争无序、身份定位模糊等。例如,王虹院长在第14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分享了医院改革的成果,强调了在改革过程中医院院长需要面对的挑战,如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以及医院身份的模糊定位。他们建议,医院院长须具备战略思维、团队建设和沟通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
眼下,在医疗健康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战场,医院领导人的决策室里,正进行着静默却影响深远的战略革命。这一革命不仅关乎医院的未来,更关乎亿万民众的健康福祉。医院领导人们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引领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院长左手精研医术,右手执掌经济罗盘,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巨轮方能真正告别粗放增长的浅滩,驶向创新驱动的星辰大海。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8346-0.html三十而砺:中国医院院长的领导力变革与未来航标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