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6年,上海高校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占比进一步提高,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更加协调。日前,市教委发布《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 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据悉,此番调整的目的是引导和推动本市高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促进人才供给更好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和本市产业发展所需。
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专业
根据《方案》,预计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理工农医专业门类本科生招生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高职专科专业大类招生规模将扩大,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部分重点产业人才和急需紧缺领域人才招生规模将扩大。比如,上海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引导现有培养规模偏小、且缺口较大的强相关学科专业加大招生规模,引导已达到一定培养规模、但仍有缺口的学科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同时,围绕全市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元宇宙、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终端新赛道产业,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紧缺领域,能源交通、公共卫生与医药、养老护理等社会需求强的领域,扩大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
创新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方案》要求创新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所需人才,引导高校打破院系和学科专业壁垒,与一流学者和产业专家共建学科专业与实践基地,实现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教学与管理,引导相关专业学生深入了解掌握相关产业基本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方案》鼓励学校开设贴近社会与产业需求的微专业、微课程,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多元化、跨学科课程资源;推动校企合作,通过双方共同制定教学方案,把岗位需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对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分类发展,《方案》也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统筹发展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新设硕士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型为主,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主要用于专业学位招生。力争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并加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布局,显著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
对基础学科,保持其学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升。《方案》明确,适度增加基础学科专业布点,稳步增加理科和基础医科招生规模;重点引导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适度扩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科招生规模,加大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和直博生培养规模,保持哲学、历史学等基础文科招生规模总体稳定。
严控过剩学科专业招生规模
根据《方案》,在一批专业得到重点布局的同时,将严控过剩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
比如,通过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综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条件、考生报考意愿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等因素,控制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以及部分外语类专业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同时,调控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旅游等专业大类的职业本科和普通专科生招生规模。除特殊保护的专业外,对招生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占比偏高、社会需求不足、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偏低的专业予以调整,调减招生计划。
《方案》提到,本专科专业将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监测评估,建立有进有出的专业增减机制。对培养规模过大、增长过快、社会需求明显不足、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偏低、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本专科专业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对特殊的保护性专业,确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也可予以预警整改;对整改不力、效果不好的专业,以及连续5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市教委要求,各高校要将招生结构规模调整作为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的重要抓手,聚焦和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优势,“一校一案”编制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结构规模调整总体方案。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2425-0.html上海高校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占比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孙庆伟,拟任本科高校正职
下一篇:国科大多项研究,有新突破!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