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授杨慧荣团队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领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红树林湿地具有极强的物质截留能力,多种污染物在此富集并沉降。以红树林湿地为主体的全球潮间带(含河口和沿海地区),其微塑料含量可达1.38-7.95万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在海水和海床中的分布特征和转移模式,其在红树林沉积物的持久留存对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解析。
不同类型和浓度微塑料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和氮循环的影响。研究团队 供图
杨慧荣团队基于前期研究,进一步聚焦微塑料对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氮循环改变的机制研究。采用功能基因定量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手段,阐明了潮间带微塑料污染对微生物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负面效应。与其他类型土壤沉积物相比,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和对氮元素的固持能力更脆弱,高浓度的微塑料污染势必对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功能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该研究为红树林湿地污染防控技术研发和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古菌和细菌群落对微塑料暴露的响应。研究团队供图
早在2023年,杨慧荣团队运用微宇宙模拟实验,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土壤酶活和理化因子等测定手段,揭示了红树林湿地潮间带微塑料污染对沉积物微生物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会改变沉积物的理化因子,进而影响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组装模式、共现网络、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等相关模块,其中,古菌微生物网络和功能组成受微塑料影响较小。针对当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该研究扩展了微塑料影响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机制和模式的新解。相关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4387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1813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3862-0.html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领域研究获新进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