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报道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3月5日报道,城市规划者们希望人工智能(AI)最终能解决拥堵。但是,即便取得一些进展,AI仍遭遇驾驶方面的人为因素,几乎没法建立有效模型。
模型难题
在多家初创企业失败后,谷歌能成功解决公路交通的调度问题吗?在去年秋季的一份声明中,谷歌宣布能通过调整红灯时长疏导十字路口的交通。
此项AI名为“绿灯”(Green Light),在10多个情况不同的城市进行测试,主要依靠地图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可能会将车辆在十字路口的等待时长缩短30%。
然而现实出现较大的反差。在英国曼彻斯特,这一方案碰到的问题是密集的公交车网络和大量的行人。过多的行人使得司机们在交通灯变绿后也无法快速启动车辆。
大曼彻斯特交通局分析师戴维·阿特金承认:“我们的路网有2400个信号灯。这种情况下,依靠AI平衡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和公交车的需求,根本不可能。”那些装有谷歌“绿灯”信号系统的路口,交通虽说得到缓解,不过高峰时段通行效率仅提升9%。
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位列全球最拥堵城市第30名。在20多个重要路灯安装“绿灯”AI后,拥堵情况反而更糟。雅加达市还在公交系统投入数亿欧元,并且大幅提高城区的停车费。但在2023年,司机堵车的时间比前一年平均多10个小时21分钟。
混沌理论
谷歌并不是在拥堵疏导系统遇到问题的唯一企业,不管是在城市交通还是高速公路方面。处理不可预见的失衡,这属于混沌理论范畴。戴姆勒-奔驰集团的研究人员在1997年首次提出:“仅仅是一个参量的变化(如驾驶员注意力不太集中),都可能在车辆并不多的时候造成拥堵情况发生。”
此后很多研究让人们弄明白:交通中的一些波动,会扩大驾驶行为改变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手风琴效应:一辆车减速,后面的车就会踩刹车避免追尾,最终数百米后的车辆会完全停下来。
新建道路丝毫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尽管在纸面上,这一想法看起来很诱人:随着扩建基础设施,理论上就可以增加最大流量。比如,美国的休斯敦就曾修建了凯蒂高速公路。1960年建造的这条双向6车道高速路,如今已有26个车道。但是,拥堵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如今被城市规划者们所熟知的“吸入效应”——提供的道路越多,这就会吸引更多的司机来到新的道路上。
波动效应
数学家们继续研究波动的扩散,认为抑制车流量只有一个办法——减少波动效应。
科研人员认为,将车速降下来可以减少速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但是,如何才能让驾驶员放慢速度?这是多个国家的13所大学去年《驾驶循环》调研项目的研究对象,重点在通过“引进配备AI的自动驾驶汽车”调控车流量。
在一条真正的高速公路上,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试验。试验中,条件是高峰时段的真实车流量,使用的是一些配备速度调节设备的汽车,这些设备可以让车辆保持慢速和匀速以避免频繁踩刹车。结果令人鼓舞。
该项目主要研究员、数学教授贝内代托·皮科利解释说:“一辆配有AI的汽车,可以改变周边20辆车的驾驶行为,这些人又能影响其他驾驶员避免速度过快。”
但研究在一个参量上碰到问题,就是人为因素不可能公式化——很多司机都想加塞,这是交通中波动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集体选择
20年前,唐纳德·雷德尔迈耶和罗伯特·蒂布希拉尼,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文章。里面的结论就已证明,“这根本没用”。
即便堵车时人们感觉是在“错误的车道上”,实际上所有的车辆几乎都以同样的速度在前行。
他们解释说:“加塞能让人获得满足感,实际又加剧了拥堵。”
有什么解决办法?真要解决连AI都难以应对的拥堵问题?
法国专家卡米耶·孔贝解释说:“拥堵是集体选择的结果。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给司机们一定的掌控感,让他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拥堵。解决拥堵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政治性的。”
孔贝的说法在新加坡得到体现。
例如,政府对车辆使用征收很高的税,获得可以进入市中心的车辆牌照要花费数万欧元,还对私家车实施配额制。
有了这些限制,人均年拥堵时间减少10小时。不过孔贝承认:“搬到我们国家来,根本不可能。”(编译/芦龙军)
3月11日报道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3月5日报道,城市规划者们希望人工智能(AI)最终能解决拥堵。但是,即便取得一些进展,AI仍遭遇驾驶方面的人为因素,几乎没法建立有效模型。
模型难题
在多家初创企业失败后,谷歌能成功解决公路交通的调度问题吗?在去年秋季的一份声明中,谷歌宣布能通过调整红灯时长疏导十字路口的交通。
此项AI名为“绿灯”(Green Light),在10多个情况不同的城市进行测试,主要依靠地图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可能会将车辆在十字路口的等待时长缩短30%。
然而现实出现较大的反差。在英国曼彻斯特,这一方案碰到的问题是密集的公交车网络和大量的行人。过多的行人使得司机们在交通灯变绿后也无法快速启动车辆。
大曼彻斯特交通局分析师戴维·阿特金承认:“我们的路网有2400个信号灯。这种情况下,依靠AI平衡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和公交车的需求,根本不可能。”那些装有谷歌“绿灯”信号系统的路口,交通虽说得到缓解,不过高峰时段通行效率仅提升9%。
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位列全球最拥堵城市第30名。在20多个重要路灯安装“绿灯”AI后,拥堵情况反而更糟。雅加达市还在公交系统投入数亿欧元,并且大幅提高城区的停车费。但在2023年,司机堵车的时间比前一年平均多10个小时21分钟。
混沌理论
谷歌并不是在拥堵疏导系统遇到问题的唯一企业,不管是在城市交通还是高速公路方面。处理不可预见的失衡,这属于混沌理论范畴。戴姆勒-奔驰集团的研究人员在1997年首次提出:“仅仅是一个参量的变化(如驾驶员注意力不太集中),都可能在车辆并不多的时候造成拥堵情况发生。”
此后很多研究让人们弄明白:交通中的一些波动,会扩大驾驶行为改变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手风琴效应:一辆车减速,后面的车就会踩刹车避免追尾,最终数百米后的车辆会完全停下来。
新建道路丝毫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尽管在纸面上,这一想法看起来很诱人:随着扩建基础设施,理论上就可以增加最大流量。比如,美国的休斯敦就曾修建了凯蒂高速公路。1960年建造的这条双向6车道高速路,如今已有26个车道。但是,拥堵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如今被城市规划者们所熟知的“吸入效应”——提供的道路越多,这就会吸引更多的司机来到新的道路上。
波动效应
数学家们继续研究波动的扩散,认为抑制车流量只有一个办法——减少波动效应。
科研人员认为,将车速降下来可以减少速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但是,如何才能让驾驶员放慢速度?这是多个国家的13所大学去年《驾驶循环》调研项目的研究对象,重点在通过“引进配备AI的自动驾驶汽车”调控车流量。
在一条真正的高速公路上,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试验。试验中,条件是高峰时段的真实车流量,使用的是一些配备速度调节设备的汽车,这些设备可以让车辆保持慢速和匀速以避免频繁踩刹车。结果令人鼓舞。
该项目主要研究员、数学教授贝内代托·皮科利解释说:“一辆配有AI的汽车,可以改变周边20辆车的驾驶行为,这些人又能影响其他驾驶员避免速度过快。”
但研究在一个参量上碰到问题,就是人为因素不可能公式化——很多司机都想加塞,这是交通中波动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集体选择
20年前,唐纳德·雷德尔迈耶和罗伯特·蒂布希拉尼,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文章。里面的结论就已证明,“这根本没用”。
即便堵车时人们感觉是在“错误的车道上”,实际上所有的车辆几乎都以同样的速度在前行。
他们解释说:“加塞能让人获得满足感,实际又加剧了拥堵。”
有什么解决办法?真要解决连AI都难以应对的拥堵问题?
法国专家卡米耶·孔贝解释说:“拥堵是集体选择的结果。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给司机们一定的掌控感,让他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拥堵。解决拥堵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政治性的。”
孔贝的说法在新加坡得到体现。
例如,政府对车辆使用征收很高的税,获得可以进入市中心的车辆牌照要花费数万欧元,还对私家车实施配额制。
有了这些限制,人均年拥堵时间减少10小时。不过孔贝承认:“搬到我们国家来,根本不可能。”(编译/芦龙军)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2163-0.html当很多司机都想加塞:AI也难破交通拥堵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研究发现打比方能激发运动潜能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