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福泽四海,行于街市,栖于殿堂,也巧于民俗。龙,雕刻于玉器、青铜,记录岁月,参创文字,徽铭国之精神。龙,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于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贯穿融通。它存在于远古神话、存在于文化传承,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就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发,去了解展厅C位的C形龙为何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青铜器上最早的“龙”字又解开了哪些文化密码。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中国龙昂扬向上、刚健威武的丰神与雄姿,翻阅龙文化中奇妙有趣的精彩篇章。
吉祥瑞兽千年图腾 声啸九天中国神龙
龙运垂祉,光耀神州。在甲辰龙年新春来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馆藏文物推出“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
记者帅俊全:在国家博物馆的龙年新春特展当中,共有200多件具有龙元素的文物集中展出亮相,而且90%以上都是首次和公众见面。可以说,在龙年新春,为大家是献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一进展厅,占据绝对C位的就是大约6000年前出土的这样一件C形玉龙。
国博探馆龙世界 龙纹龙字龙图腾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通高26厘米,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通体蜷曲呈C形,身体中部有个小孔,只要用线穿过小孔后悬空,龙头和龙尾就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造型独特,巧夺天工,是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级别最高的遗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龙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相伴相生,它是由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集许多动物和自然现象于一身,具有超凡能力的神物,早在原始部落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龙的雏形。
从甲骨文中的龙字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仔细端详,可以发现,古人所想的龙,呈现出巨头有脚、曲身的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当数红山文化中的C形龙和玦形龙。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展内容设计孙梦颖:这件玦形龙,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似熊的高立耳大环眼,似猪的前突外颚,还有似蛇的蜷体环尾形,也有人说它是代表着人类胚胎或者是蜕变昆虫的幼虫,可能具有蜕变或者羽化再生的含义。
除了玉器,对于龙的形象,研究学者各有假说,在新石器时代的其他遗迹中,陶寺遗址龙纹盘,龙山文化的彩绘龙纹陶盘,仰韶文化的鲵鱼纹彩陶瓶、蚌塑龙虎图案,地理空间相距虽远,但都有着共同的文化感应与相通。赵宝沟文化陶尊形器上的鸟兽图,器身上鹿、猪和鸟图案包含的文化信息,让三个先民部落原龙图腾,以亲疏关系聚合在同一画幅之上。伏羲氏首以龙纪官,黄帝居中,以黄龙为贵。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龙首纹,首尾衔带被后人定名为“蚩尤环”。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展内容设计孙梦颖:这些龙的形象,都可以侧面证明新石器时代是早期中华文明的摇篮,早期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一体性的特征。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兼容并蓄,中华龙文化融通贯穿于始终,来自不同地域的图腾文化和英雄传说,随着历史的进程、文明的演进,最终汇聚统一。后母戊鼎,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商周时期,体量最大的国之重器,器身分布有龙纹、兽面纹、虎纹、人面纹等各样纹饰。它们并不是简单的纹饰设计,其中包含有非常特殊的文化寓意。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翟胜利:后母戊鼎上的龙纹是非常特殊的,在每一个面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两条直立向上的龙。当我们转换视角,走到两条壁相交的转角处的时候,能够发现,其实两条龙纹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兽面纹,这些兽面纹、龙纹承载的是向神灵传达祭祀者的诉求来和神灵沟通,表达诉求的一种重要的媒介作用。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经常能看到龙的形象。国家礼器龙形庄重肃穆,设计立体生动。上面的龙腾云驾雾,向神灵传达祭祀者的心灵诉求。其实,龙还是一个典型的图案式象形字,三千年的时光流转,今天,子龙鼎上龙形文字,却依然还是那么生动活泼,顽皮可爱。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翟胜利:子龙鼎因为它的器内的“子龙”二字的铭文而得名。“子”字比较小,是单线阴刻,而“龙”字体量比较大,是阴线双勾,像个小孩子一样,两只胳膊伸开一前一后,好像在奔走。子龙鼎的铭文,代表了商周时期比较典型的文饰和文字风格,这是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青铜圆鼎上最早的“龙”字。
祥云瑞兽龙文化 多元聚合大中华
中华龙不仅居庙堂之高,在民间它还真是能上厅堂,下厨房。雕龙水晶山子伺候笔墨,战国青玉龙形佩引领时尚,青玉兽首锥形佩宽衣解扣,汉代龙首熨斗熨烫衣裳,辰生吉庆钱纳福有余,唐朝青龙瓦当守护东方。还有最常用的蟠龙铜镜,相视嫣然笑,朝云起梳妆。
记者帅俊全:与中华文明相伴共生的龙文化,其实自古以来啊,就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而且可以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比如说这次展出的就有龙凤呈祥的吉庆钱、龙柄的古代熨斗以及龙式的香薰炉等等,在我身旁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展柜,里面展出了多个不同龙饰的这样的铜镜,那么究竟这些龙饰有怎样的寓意?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木兰辞》里面讲对镜贴花黄,就把它打磨得非常亮,然后可以照着它梳妆。铜镜它也是体现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浓缩体。
中国传统的瑞兽龙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审美情趣、民俗习惯和信仰追求。这款寿山石雕龙章的作者,用“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的印文,表明自己的精神气质与德行。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展内容设计孙梦颖: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它代表着古代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感悟和理解。而龙,它作为一种代表着吉祥和力量的瑞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说龙纹和魑纹相组合,是苍龙教子,龙头和鱼尾的组合,也有鲤鱼跃龙门节节升高之意。
2024甲辰龙年新春,徜徉在国家博物馆中国龙文化世界里,在其他图腾符号几近消失的今天,龙依然是中华文化中最为核心、最为古老的象征。在古建筑的门墙上,瓷器的装饰中,我们都能看见它的身影,端午节龙舟竞渡,在金明池的龙舟图卷里。元宵灯会,龙灯起舞,飞龙在天,映射在客家梅州千百年来,非遗活态的传承之中。中华龙传统美学意义和祥瑞思想,凝聚成中国年节中最独特景观,散发着独有的精神文化力量。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寻龙,寻找我们的真正的文化精神的源头。龙一直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历史的这样的流动,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多元聚合,生生不息、奋发图强、协和万方,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具备的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 王倩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2974-0.html含“龙”量过高,国博特展中的文化密码你了解多少?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