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红蓝实兵对抗演练,在大漠深处展开。解放军某基地某大队扮演的蓝军,与多支防空兵受训部队进行实兵对抗。经过激烈交锋,蓝军最终抓住红军监测空档时机,模拟飞机迅速突防,“击毁”阵地取得胜利。
“战场的制胜,源于科技创新带来的训练模式升级!”走下演训场,该大队二级军士长何斌斌介绍,不久前,该大队新建成了某型模拟对抗训练室。此次实兵对抗前,官兵们已在训练室里“磨刀擦枪”许久,沉浸式推演了多种对抗态势,为实兵对抗打下坚实基础。
建成模拟对抗训练室
作为基地“电磁蓝军”的重要力量,该大队常年执行电磁对抗演练任务。近年来,随着年均训练任务量的增加,训练形式也由单一军兵种向多军种联合作战转变。这对大队官兵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磁对抗领域专业性强,传统的“大水漫灌”和死记硬背式的训练方式,很难使官兵深度掌握干扰机理和原理。为高标准发挥电磁对抗“磨刀石”作用,更好服务部队,大队党委召开专题议战议训会,就如何提升官兵干扰机理认知水平和战术素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工程师和专家团队进行评估。
他们发现,相较于实装对抗训练存在的技术体制密集、功能设备复杂、战场战位分散、综合保障多样等现实难题,仿真模拟设备具有所需场地小、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灵活、训练成果指导性强等特点。于是,该大队提出建立某型模拟对抗训练室,运用仿真模拟设备对官兵实战能力进行“先期淬炼”的构想。
随后,该大队科研小组对训练室面临的前期设计难题进行逐项解决。他们将系列问题拆分解剖,经过调研、论证、设计、修改等多个环节,最终成功建成某型模拟对抗训练室。
该大队还配套开发综合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用于支撑对抗分队干扰机理认知和战术对抗训练,确保对抗分队受训人员在有限时间内直观、高效地掌握电磁对抗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官兵干扰机理认知和战术素养,强化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核心能力不断提升
“今天,我们利用半实物仿真技术,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干扰机理的理解……”走进模拟对抗训练室,该大队技术室主任范江涛正就干扰样式内涵特点、干扰参数设置的准则要点对受训官兵展开精讲。
“现在开始对抗训练,蓝方模拟电子战飞机实施干扰,红方采取抗干扰措施,探测空中目标……”精讲结束,一场红蓝双方的“背对背”自由对抗悄然打响。
“发现空中威胁目标,立即进行属性判别!”对抗双方紧盯彼此短板弱项,你来我往,见招拆招。训练结束后,复盘分析会随即展开。各参训分队深入查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改进对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加速推动创新成果向演兵场战斗力转换,该大队指派由高级工程师、技术尖子军士组成的专家组,采取授课讲解和案例推演的方式,提升受训人员能力。
“我们通过设定复杂战情、构置特殊环境,精确调控战场态势,反复推演对抗机理,不断提升‘电磁蓝军’的核心能力。”该大队领导介绍,自模拟对抗训练室建成以来,技术骨干灵活运用室内系统,模拟多型电磁对抗装备,创新设计仿真教学、信息化系统辅助学习、反馈式循环强化训练等“面对面”“背对背”对抗组训方法,不断推动创新成果向战斗力转换。
如今,在模拟对抗训练室,专业理论认知、战术理论训练、综合演练运用等子系统相辅相成;数十台(套)计算机和多个态势显示设备,可保证多人同时在线培训、对抗,实时显示训练效果,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强化提升。
训练更加直观高效
没有枪炮隆隆、硝烟弥漫,没有战车驰骋、将士冲锋,只有成千上万束不同方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无形空间中决战。不久前,一场模拟真实战场的红蓝对抗演练再次在某地打响。
破晓时分,红军装备屏幕上突然出现20多批目标信号,从多个方向向掩护目标逼近,信号样式与真实目标几乎一致,让红军难以招架。这是由该大队扮演的蓝军制造的“假信号”,目的是对红方进行压制干扰。经过模拟对抗训练室的“洗礼”,蓝军招招出奇,逼迫红军不得不在险局、危局中寻找应对之策。
此次任务,蓝军官兵在目标信号的侦察识别速度、干扰参数设置准确率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干扰机理认知水平和战术素养提升显著。单元与单元、战位与战位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互为对手练攻防,更有利于查漏补缺,实打实提升战场打赢能力。”该大队领导介绍,大队运用模拟对抗系统,将“各自为战”转变为“双向合训”,让无形战场显形,训练更加直观高效,各分队作战能力明显提升。
训练室内,技术骨干和一线指挥员共同设计训练方案;演兵场上,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创新训法使训练效益不断提升……记者了解到,由模拟对抗训练室衍生的“创新因子”正不断渗透到作战研究、战术战法运用等战斗力生成的各个环节。依托模拟对抗训练室,该大队逐步实现了“试、研、训、战”能力一体化提升。
近日,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红蓝实兵对抗演练,在大漠深处展开。解放军某基地某大队扮演的蓝军,与多支防空兵受训部队进行实兵对抗。经过激烈交锋,蓝军最终抓住红军监测空档时机,模拟飞机迅速突防,“击毁”阵地取得胜利。
“战场的制胜,源于科技创新带来的训练模式升级!”走下演训场,该大队二级军士长何斌斌介绍,不久前,该大队新建成了某型模拟对抗训练室。此次实兵对抗前,官兵们已在训练室里“磨刀擦枪”许久,沉浸式推演了多种对抗态势,为实兵对抗打下坚实基础。
建成模拟对抗训练室
作为基地“电磁蓝军”的重要力量,该大队常年执行电磁对抗演练任务。近年来,随着年均训练任务量的增加,训练形式也由单一军兵种向多军种联合作战转变。这对大队官兵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磁对抗领域专业性强,传统的“大水漫灌”和死记硬背式的训练方式,很难使官兵深度掌握干扰机理和原理。为高标准发挥电磁对抗“磨刀石”作用,更好服务部队,大队党委召开专题议战议训会,就如何提升官兵干扰机理认知水平和战术素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工程师和专家团队进行评估。
他们发现,相较于实装对抗训练存在的技术体制密集、功能设备复杂、战场战位分散、综合保障多样等现实难题,仿真模拟设备具有所需场地小、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灵活、训练成果指导性强等特点。于是,该大队提出建立某型模拟对抗训练室,运用仿真模拟设备对官兵实战能力进行“先期淬炼”的构想。
随后,该大队科研小组对训练室面临的前期设计难题进行逐项解决。他们将系列问题拆分解剖,经过调研、论证、设计、修改等多个环节,最终成功建成某型模拟对抗训练室。
该大队还配套开发综合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用于支撑对抗分队干扰机理认知和战术对抗训练,确保对抗分队受训人员在有限时间内直观、高效地掌握电磁对抗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官兵干扰机理认知和战术素养,强化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核心能力不断提升
“今天,我们利用半实物仿真技术,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干扰机理的理解……”走进模拟对抗训练室,该大队技术室主任范江涛正就干扰样式内涵特点、干扰参数设置的准则要点对受训官兵展开精讲。
“现在开始对抗训练,蓝方模拟电子战飞机实施干扰,红方采取抗干扰措施,探测空中目标……”精讲结束,一场红蓝双方的“背对背”自由对抗悄然打响。
“发现空中威胁目标,立即进行属性判别!”对抗双方紧盯彼此短板弱项,你来我往,见招拆招。训练结束后,复盘分析会随即展开。各参训分队深入查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改进对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加速推动创新成果向演兵场战斗力转换,该大队指派由高级工程师、技术尖子军士组成的专家组,采取授课讲解和案例推演的方式,提升受训人员能力。
“我们通过设定复杂战情、构置特殊环境,精确调控战场态势,反复推演对抗机理,不断提升‘电磁蓝军’的核心能力。”该大队领导介绍,自模拟对抗训练室建成以来,技术骨干灵活运用室内系统,模拟多型电磁对抗装备,创新设计仿真教学、信息化系统辅助学习、反馈式循环强化训练等“面对面”“背对背”对抗组训方法,不断推动创新成果向战斗力转换。
如今,在模拟对抗训练室,专业理论认知、战术理论训练、综合演练运用等子系统相辅相成;数十台(套)计算机和多个态势显示设备,可保证多人同时在线培训、对抗,实时显示训练效果,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强化提升。
训练更加直观高效
没有枪炮隆隆、硝烟弥漫,没有战车驰骋、将士冲锋,只有成千上万束不同方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无形空间中决战。不久前,一场模拟真实战场的红蓝对抗演练再次在某地打响。
破晓时分,红军装备屏幕上突然出现20多批目标信号,从多个方向向掩护目标逼近,信号样式与真实目标几乎一致,让红军难以招架。这是由该大队扮演的蓝军制造的“假信号”,目的是对红方进行压制干扰。经过模拟对抗训练室的“洗礼”,蓝军招招出奇,逼迫红军不得不在险局、危局中寻找应对之策。
此次任务,蓝军官兵在目标信号的侦察识别速度、干扰参数设置准确率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干扰机理认知水平和战术素养提升显著。单元与单元、战位与战位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互为对手练攻防,更有利于查漏补缺,实打实提升战场打赢能力。”该大队领导介绍,大队运用模拟对抗系统,将“各自为战”转变为“双向合训”,让无形战场显形,训练更加直观高效,各分队作战能力明显提升。
训练室内,技术骨干和一线指挥员共同设计训练方案;演兵场上,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创新训法使训练效益不断提升……记者了解到,由模拟对抗训练室衍生的“创新因子”正不断渗透到作战研究、战术战法运用等战斗力生成的各个环节。依托模拟对抗训练室,该大队逐步实现了“试、研、训、战”能力一体化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17-0.html虚拟战场锻造胜战尖兵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科技赋能国防动员提质增效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