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员 杨丽芳 王珊
6月16日,走进湖北省襄阳南漳县肖堰镇陈家榜村,扩宽刷黑后的村道平整宽阔,车辆畅行无阻。许万忠油脂厂负责人许万忠说,路修好了,采摘的油茶籽能够及时送到加工厂,节省了十几分钟时间。游客多了,每月可以销售200多斤茶油。
南(漳)赵(店)线全长40.96公里,跨越城关、九集、李庙三镇。全线通车后,沿线近3万名群众“早上进城赶集,下午下地干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在城乡双向流动、快速交融。李庙镇闫坪社区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负责人胡玉谷高兴地说:“路好了,原来快递物流车隔天一送,现在一天一送,老百姓就会主动把快递转到我这里,快递量也增加了。”
南赵线是襄阳“美丽路网”建设的一个缩影。一条条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真正让农民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好路成了致富路,切切实实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襄阳市以《襄阳市乡村振兴“四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 - 2027年)》为纲领,2025年全面启动“美丽路网”行动,聚焦“通达、安全、净美”目标,通过“七增七减”“十无双百”等创新举措,结合科学规划、环境整治、设施升级和长效管护,着力打造“畅、安、舒、美”路域环境,推动公路交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统筹规划引领 明确建设目标
2025年5月,襄阳市成立“美丽路网”工作组,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管执法等多部门协同推进,计划3年内建成总长1333公里的“美丽路网”精品路,其中涉及农村公路405公里,今年农村公路方面将要首先完成204公里“美丽路网”精品路建设,实现所有县(市、区)及开发区全覆盖。各县市结合自身地域特色,重点推进景观提升工作,致力于形成“路景相融、城乡互通”的路域新风貌。
同时,建立“多规合一”审核机制,推动农村公路规划与土地、环保、旅游等规划深度融合,确保建设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宜城在规划美丽路网时,充分考量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在通往楚皇城遗址的道路建设中,合理规划路线,最大限度减少对遗址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道路景观与楚文化元素相结合,设置具有楚国风格的文化标识牌。
“还在道路沿线规划了农产品采摘园的连接线,方便游客在游览历史遗迹后,能前往采摘园体验农事,促进了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宜城市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高志国介绍。
南漳县花朝线红色教育基地(交通奋斗塔)
聚焦重点任务 打造示范标杆
围绕美丽路网建设,以“一路一策一方案”为原则,实施精品路建设“七增七减”,即:增安全防护设施、增便民服务设施、增旅游配套设施、增通道绿化景观、增地域特色文化、增立面风貌美化、增公路融合发展;减违法建筑、减非法标识、减违规墓葬、减杂乱物体、减飞扬撒漏、减黑臭水体、减影响安全行为。
路域环境落实“十无双百”标准:无新增违建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非公路标志等10种乱象。同时,公路沿线可绿化路段绿化率、植被恢复率达100%。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实现全域道路“净化、绿化、美化”长效保持,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与服务升级。
“我们通过消减违法建筑、非法标识、杂乱物体、黑臭水体等隐患,打造全域精品农村公路,形成‘一路一品’的特色路网格局。”襄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农村公路工作部负责人叶伟介绍。
谷城县五山镇作为有名的茶乡,当地政府紧扣“美丽路网”行动要点,对茶产业道路全面升级改造,不仅拓宽路面、增设安全防护栏,还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旅游设施,新建休息亭和公厕,沿线打造茶文化主题景观带,设置观景台方便游客欣赏茶园风光。
该镇精心打造绿化景观,种植各类花卉树木,让道路四季如画;融入地域茶文化,设置茶文化展示牌和雕塑,对面貌不佳的建筑立面进行美化。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茶乡风情路”。
谷城县堰河村省级美丽农村路X060何昝线
南漳武刘线莲花堰农村公路驿站,内设休息区、充电桩,同时提供农产品展销服务,既为过往司机提供了便利,又拓宽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这里自驾游经过的人多,我们瞄准周末流量,空闲时把自家种的果蔬放到这里卖,一天最多还能挣两三百块钱!”当地居民冯祖强夫妇笑呵呵地说。
此外,南漳还加快观景台、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村委会与公路服务设施统筹布局,提升城乡服务一体化水平。强化涉路安全治理,联合开展月度治超执法,严打超限超载、非法施工等行为,全方位筑牢公路安全防线。
强化机制保障 确保落地见效
在机制保障方面,全市“美丽路网”工作组统筹协调,建立“五化”管理机制(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节点考核化),制定《行动评估清单》,明确量化指标。
同步出台“负面清单”,严令禁止破坏路域环境、盲目举债建设等行为,确保建设过程规范有序。明确县、乡镇级管养主体责任,建立“日巡周检”制度,每周总结一次,每月通报一次,每月反馈一次,让群众共同参与,监督农村公路美丽路网建设,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良性循环。
“美丽路网”建设中,樊城区进一步明确了县、乡镇级管养主体责任,建立“日巡周检”制度,定期总结、通报和反馈建设情况,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牛首镇花园村书记林伟说:“现在我们发现路上有啥问题,打个电话就能反映,相关部门很快就会处理,大家都很满意!”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保障了“美丽路网”建设顺利推进。
枣阳市鹿头镇银龙湾驿站
襄阳通过“美丽路网”建设,以路为媒推动农旅融合、城乡互通。一条条兼具生态颜值与民生温度的“美丽路网”,串联山水田园与产业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绘就城乡新貌,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9307-0.html路景相融,城乡互通,襄阳“美丽路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