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恰逢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长影集团在长春电影节期间开展了系列活动。几代电影人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趋势。
田华:长春电影制片厂 梦开始的地方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改建的长影旧址博物馆,97岁高龄的人民艺术家田华深情凝望着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电影海报,激动的心情一直难以平复。
人民艺术家、演员 田华:看到了这些,想到了长影八十年,八十年弹指一挥间,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70多年前,伴着“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第一次接触电影的田华,以喜儿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
肖桂云:用胶片记录国家记忆
84岁的导演肖桂云1965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1989年,她与丈夫联合指导的电影《开国大典》,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肖桂云:《开国大典》用了很多历史资料片,就是我们的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拍下来重要资料,在我拍《开国大典》的时候,我都非常巧妙地、非常认真地穿插到全片里边,形成了我一个新的风格,所以我们用胶片来记录国家记忆,国家重大的事件的影片,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吸取创作养分
长春电影制片厂,自成立以来,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3600多部。老艺术家们创作出的一大批经典影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电影半个世纪的辉煌,也成为一代代电影人的榜样。
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评奖委员会主席、演员 陈宝国:他们一直在践行着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他们从生活当中,吸取了很多对于创作特别有用的养分,输入到他们所饰演的角色出去。
演员 岳红:我觉得,我也是看着长影的电影长大的。我看《金光大道》的时候,可能才10岁。看着这些前辈们的这些创作的很鲜活的艺术形象,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我也在电影里边也演英雄,也学英雄。
在共话传承的同时,电影工作者们也讨论了中国电影的现状,展望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
导演 穆德远: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电影赢得这么多观众,其实跟我们这么多年来坚持文化自信是分不开的。十年下来,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变了,喜欢自己的文化,学着中国文化,太棒了,当你弘扬中国文化的时候,才能体验到它的美。
演员 刘烨:我觉得新一代的导演和创作者,可能要跟现在的技术和现在的观众的市场情绪,我觉得更多的是要融合在一起。然后对他们的话,就是不管时代怎么变,技术怎么新,做一件事情没有捷径可言。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6-3222-0.html长春电影节 共话中国电影传承与发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文化中国行・处暑 | 炎夏收梢凉风起,秋实累累压枝低
下一篇:成龙老矣尚能打 千面反派有突破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