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王洋,1990年出生,醴陵市沈潭镇新田完全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科学点火人”,一直默默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尝试多元科学实践教学,助力乡村儿童成长。
【日志】
4月28日,星期天,晴。
因为假期调课,今天一早,我便匆匆赶往三年级教室。
虽然全年级只有7名学生,因为对自然的好奇,班上仍然很“热闹”。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几天前,我将去年产下的蚕卵拿到教室,不久后便孵化出了“蚕宝宝”,孩子们也由此开启了一段新奇的养蚕之旅。
课余时间,孩子们细心地将桑叶一片片擦干净,喂给“蚕宝宝”。小南还很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捉了一个毛毛虫的茧,放在教室的植物角,看看它是不是会和‘蚕宝宝’一样结茧,然后破茧成蝶。”
到了放学时间,他们担心地说:“老师,放学了,我们不在这里,蚕宝宝怎么办?”于是,几个孩子认领了“蚕宝宝”,分别带回家。
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我坚持快10年了。2015年,我外出培训,第一次接触到多样的科学教育形式。回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乡村的孩子们,也应该插上科学的翅膀,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
但一切得从“零”开始。教学仪器缺乏,孩子们大都没上过科学课,对科学学习兴趣不高……这些,都成了一个个“拦路虎”。
我该如何带给乡村孩子更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实,尽管村小的教学条件比不上城市,但村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乡村环境便是自然教育最好的资源。
孩子们最开心的也莫过于亲近自然。我们一起留心乡村的野生植物,写观察笔记,做“蓝晒”留住蕨类植物的美;我们捉蚂蚱,观察奇特的虫子,认识瓜实蝇对丝瓜的危害……
当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科学的魅力,你会看到他们眼中的光,会看到他们付诸行动,会看到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颗饱含科学梦想的种子。
最开始,我自掏腰包买来科学材料,做“木牛流马”“滚摆”“小精灵滑杆”等各种小制作。后来,我带孩子们做起在城市中很受学生们欢迎的“水火箭”——将两个可乐瓶连接起来做箭体,用硬纸板做箭头和尾翼,然后在箭体中装上三分之一的水,再用打气筒往箭体内打气。当箭体内的水向下喷射时,箭体内的空气就受力向上冲,“水火箭”便冲向高处。
每次的“水火箭”活动,都会吸引许多其他班级的孩子围观。当“水火箭”发射到高空,他们会欢呼,也会跃跃欲试。有的孩子,用塑料袋做降落伞,便有了自带降落伞的“水火箭”;还有的孩子,会自己再加可乐瓶,做成加长版的“水火箭”。
在家里,孩子们还做起“筷子提米”“绣花针水上漂”“立鸡蛋”“滴水成山”“会变色的茶”等家庭实验,“玩”得不亦乐乎。
有想法,有行动,美好的科学教育还会远吗?我想不会,科学就是自带魅力的。
特殊儿童小荣,喜欢捣鼓瓶瓶罐罐。下课后他也闲不住,总是有事没事,悄悄惹一下同学,每天不是他告别人状,就是别人告他的状。了解情况后,我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他。久而久之,他对我产生了信任。
发现他多动,我就让他多参与科学活动。一到纸飞机比赛,他就很兴奋,会大声喊着“飞机”,并向我“炫耀”他的小制作,似乎一定要让我过目才放心。他还把带来的小零食硬往我嘴里塞,并一个劲儿地劝我:“老师,吃嘛,吃嘛!”其他年级的男生看到都忍不住说道:“真是无障碍交流呀!”
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无论他来自哪里,无论他是否特殊。
每次,为了做“水火箭”,我看到可乐瓶就会去捡;为了采摘到桑叶,有时要走很远的路;为了研究小制作,我总是自己先做一遍,哪怕做完已是深夜……
在乡村,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但只要能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只要他们眼中有光,心里有爱,一切都值得!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整理)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3926-0.html乡村教师日志|王洋:插上科学的翅膀,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女航天员飞出地球的历史与未来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