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佳琦 通讯员 李光桢 翟慎安 报道
雷锋精神永不褪色,青春坐标跨越时空。
在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水院)内,有一座以展现、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博物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新时代雷锋精神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雷锋馆)。该馆自2022年3月建成以来,已面向校内外接待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成为淄博市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和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平台。
这座展陈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雷锋馆是什么样的?近日,记者来到水院,在雷锋馆里沉浸式感受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雷锋馆的创建源于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相关指示精神。”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馆内共有展品345件,展馆外另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角,集参观、学习、研究、教学和实践“五位一体”,全面打造具有水院特色的思政育人平台,单次可容纳200余人参观。
走进雷锋馆,迎面看到的是高大的金色雷锋塑像,在顶端金色党徽的映衬下显得高大而又庄严。左右两侧分别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和“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题词,中间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寓意着在党的领导下,雷锋精神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洁净美好。
沿着参观路线左行,你可以看到一面铺满雷锋形象照片的墙面。在这些照片上,雷锋青春、阳光、爱笑的样子涌入脑海,瞬间拉近了雷锋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雷锋同志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7岁成了孤儿,小学毕业后先后做过农民、公务员、工人、军人。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辽宁抚顺因公殉职,年仅22岁……”在该馆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笔者先后参观了光辉的一生、榜样的力量、永恒的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四大板块,在众多珍贵展品和视频中了解到了雷锋同志的成长历程、感人事迹、领导关怀和雷锋精神的形成过程,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同志题词的报纸原件,其中第一份报纸原件,是在雷锋生前1961年5月5日刊发的《人民日报》。在这里,你还能听到珍贵的雷锋原声录音。“我只有更好地为党工作,好好地学习,练好本领,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要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献给伟大的党,献给人民!”这慷慨激昂的话语震撼人心,让人久久难忘。
参观结束后,馆内最后一面墙呈现了6件“学院学雷锋好人好事”,彰显了师生们坚持专业技能与奉献精神相融、青春热血与社会需求共振,用“一团火”点亮“满天星”的坚定与坚守。
“学院建设雷锋馆旨在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从中领略榜样风范、汲取励志养分、强化担当作为,转化为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据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开馆三年来,学院依托雷锋馆,结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开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并将弘扬雷锋精神融入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后第一周的思政教学,此外,学校还将孙大广思政名师工作室设立在馆内,实现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高度融合,极大丰富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生、社会团体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研学等活动的载体选择。
截至目前,已有淄博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淄博市劳模工匠学院产业工人红色教育基地等15个教育研学培训基地相继落户于雷锋馆,吸引着国外教育界人士、国际留学生和国内社会各界3万余人次前来开展各类参观学习,此外,学校的“锋华少年”雷锋志愿服务队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雷锋精神在这里闪闪发光。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4574-0.html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新时代雷锋精神文化博物馆 雷锋精神在这里闪闪发光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