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样的?
人们最常联想到的,总是高深莫测的实验室,精密又神秘的仪器设备,各种看不懂的图像、数字和符号……曾经,对于普通人而言,科学是一种了不起的存在,不凡,但遥远。
那么,如何让科学能够真正地造福我们的生活?北大的科学家们在不断努力给出自己的答案。一直以来,北大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把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为产业技术,切实造福于我们的生活。
近日,首届北京大学-中国光谷成果转化奖获奖名单揭晓,人民医院郭卫、北大医院吕继成、肿瘤医院杨志、北京大学工学院程承旗四位教授获得该奖项。
他们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活中最为直接的帮助!通过研发人工假体重建大段骨关节缺陷,使得骨肿瘤患者免于截肢;针对尿毒症肾衰竭研发新药;运用放射性药物治疗多种肿瘤;利用空天信息实现无人配送……一项项科研成果从走出了实验室,走到了我们身边。
骨盆假体、骶骨假体、膝关节、全膝关节……他运用3D打印人工假体重建骨骼缺损,让90%以上的患者免于截肢。
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的修复重建和保肢治疗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2023年度“北京大学-中国光谷成果转化奖”获奖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郭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获奖成果为“骨肿瘤自主研发全系列人工假体”。
郭卫教授专攻骨肿瘤领域 20年,在大段骨关节缺损修复重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他研发的“通用骨盆假体系统(Global Pelvic System,GPS)”获得美国、欧洲及中国多项专利并成功转化临床,“经腰椎固定半骨盆假体” 使得半侧骨盆切除的患者得以进行保肢治疗,并在国际上首创3D打印人工骶骨假体重建全骶骨切除后腰髂部稳定性。他还设计研发了“双轴型人工膝关节”、“仿生型儿童全膝关节”等多种关节假体,设计使用3D打印人工假体重建大段骨缺损。他首创多种新术式,使得90%以上的患者告别残酷的截肢手术,为数万例患者保留了肢体、恢复了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郭卫教授现有授权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6项),其中19项进行了成果转化,并已将全部转化收入1500万元无偿捐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用于青年人才培养。
针对青年人尿毒症的特点,他研发出特异性治疗肾病的原创新药,有望在明年完成临床批次生产。
IgA肾病是引起青年人尿毒症最常见的肾炎,该病预后差,基于现有的治疗方案下,几乎大多数患者都最终在有生之年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IgA肾病治疗非常需要新药治疗。
2023年度“北京大学-中国光谷成果转化奖”获奖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吕继成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的获奖成果为“重组融合IgA1蛋白酶治疗IgA肾病的原创1类新药研究”。
吕继成课题组针对性地开发了在研药物PKU308,有望成为I类新药(first-in-class)。该在研药物为针对致病性IgA1特异性长效蛋白酶,能够迅速完全的清除肾脏沉积的IgA和补体成分,从而快速达到完全的免疫学缓解。而目前来自欧美国家开发的新药仅仅能达到部分蛋白尿缓解和延缓进展,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PKU308针对发病的关键环节—致病性IgA复合物,通过蛋白酶进行特异性降解,从而达到快速完全的缓解。因此,与其他新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领先性,有望成为I类新药(first-in-class)。目前该在研药物以最高可达人民币2.07亿的金额,独家授权给礼邦医药进一步进行开发和商业化。院企双方共建了北大-礼邦上海-礼邦美国联合实验室以推进药品研发。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规模验证,有望于2024年由CDMO完成临床批次生产。后续将由礼邦申请开展临床试验。该药物的研发有望开发出源自我国、特异性治疗IgA肾病的原创I类新药,大幅度降低IgA肾病的尿毒症和肾衰的风险,并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
研发之初,他就瞄准有效推动核医学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治疗。目前已开发20多种肿瘤诊疗药物,应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其他多种肿瘤。
核医学分子成像技术可从分子、蛋白、基因水平揭示细胞内发生细微、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集功能成像和解剖成像为一体,克服传统诊断方法对疾病诊断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认知的不足,是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性药物作为核医学发展的灵魂,是核医学成像技术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基础。
2023年度“北京大学-中国光谷成果转化奖”获奖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杨志秉承 “解决临床实际需求”的目标,长期致力于肿瘤放射性诊疗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转化工作。他的获奖成果为多种肿瘤放射性诊疗药物的研发。
杨志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医药中的放射性药物领域,他“立足临床,服务临床”,进行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转化,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药物的成药性和可商业化,为新型探针的成果转化奠定基础,有效推动核医学逐渐从肿瘤治疗的“幕后”步入“台前”。目前他已开发肿瘤诊疗药物二十余种,实现成果转化4项,合同转让金额近6300万元。将CD20抗体(美罗华)进行99mTc标记,已成功应用于寻找乳腺癌、黑色素瘤、骨与软组织肿瘤等的前哨淋巴结。创新性地开发了集传统18F和68Ga标记探针优势为一体的Al18F-PSMA-BCH,临床试验有效证实了该类探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该探针已进行临床试验4500余例,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成功豁免Ⅱ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针对该靶点,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兴教授团队合作,通过改变探针的结合核心基团,获得了PSMA-P137系列探针,可降低膀胱的放射性摄取,有望用于前列腺癌的精准诊疗。过氧化氢酶标记上β治疗核素177Lu并与海藻酸钠混合得到177Lu-Cat(ALG),可用于实体肿瘤的局部放射性内照射治疗。
给空间和时间添加编码标识,通过高效编码位运算提供北斗定位、邮政寄递、无人智能引导等服务,他的研究成果或许已经在你的城市有所应用
如何对时空进行标识,再对海量时空数据进行高效计算?
2023年度“北京大学-中国光谷成果转化奖”获奖者、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程承旗是我国地球域时空标识理论重要创建与推动人,他的获奖成果为“空天信息新型位置框架模型与时空智能计算技术体系”。
程承旗创建和突破了地球剖分网格时空编码模型与技术,发展出6项国标国军标、2项世界标准;其中创建的北斗网格位置码、北斗剖分时间码及国家邮政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等国家标准已在重大工程及近百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我国及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新型域时空标准体系;突破了长期制约我国空间计算的重要卡脖子问题,引领了时空标识工程技术新方向,为我国空间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及在全球时空标识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做出了贡献。
(原标题:首次颁发!祝贺4位北大教授!)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616-0.html4人获奖!北大-中国光谷成果转化奖揭晓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兰州工业学院,拟新增硕士授予单位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