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沈阳市一处由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创建的红色教育阵地,成为学生们争相打卡的“研学新地标”。7月18日,在和平区长白岛金寓华庭小区,徐文涛道德模范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色收藏馆门口已排起长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带着期待走进这里,开启一场与历史的“近距离对话”。
上午10时,共青团和平区委组织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开展。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学子们,循着“孕育、诞生、苦斗、脊梁、解放、探索、改革、逐梦”的历史脉络,在志愿者王凤佐的讲解中,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幅幅历史图片,让“百年党史”变得可感可触;一个个英雄人物、一桩桩英雄故事,将青年学子的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下午两点,场馆里则洋溢着童真与朝气。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们,在志愿者杨倩的带领下,通过观看纪录片、诵读名句、实物体验、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学习党史、国史、军史基本常识,开启了一场“红色启蒙课”。当《小英雄雨来》《铁道游击队》等红色连环画作为奖励发放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崇敬。孩子们围着展柜里旧物好奇提问,小手指着展板上的图画不愿挪步,这份对历史的亲近,正是英雄精神注入、爱国种子萌芽、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写照。
这个由徐文涛道德模范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造的“家门口”红色教育阵地,让历史知识“走出书本”、走近大众,已成为沈城爱国主义教育新地标。这里通过数百件历史实物、数百册红色书籍、数百块图文展板、数百幅艺术作品等多元展示形式,将厚重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身边教材”。尤其是根据不同群体设计的差异化讲解方案,让红色教育既有思想深度,又不失温度。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精神传承,每一场互动都是一次信仰接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在假期走进红色场馆。这既反映了新时代青少年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思想自觉,也彰显了红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徐文涛红色教育的实践生动证明:当红色教育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从“遥远叙事”变为“身边体验”,便能真正走进青少年心里。正如沈阳大学大一学生田珂玮独自来红色展墙参观后所言:“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可以触摸的温度。”这或许正是红色教育的魅力所在--它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自然生长,让家国情怀在“家门口”的研学中落地生根。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6172-0.html沈城“家门口”红色阵地成学生假期研学热地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