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去年年初,江门高新区区长郑丹辉与投资促进中心的同事一起,从办公室驱车前往深圳市宝安区的一家储能企业。彼时,路程耗费约一个半小时。
区长亲自上门招商,足见重视。但企业依然犹豫不决:深圳地价高,只能在周边才能实现建厂房的规划;但远迁江门,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确实让人打起“退堂鼓”。
郑丹辉等人此次前往是做足了功课的,从交通、成本、配套设施、人才吸引、政务环境各维度有针对性地说服企业。
此外,他们还有一个“杀手锏”——彼时,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交通将不再是问题、成本却少了很多。
综合考虑之下,这家储能企业最终选择了江门。今年6月底,其江门工厂的厂房封顶后,深中通道正式迎来通车,企业负责人高兴地发朋友圈庆祝。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今年以来,中山与江门借助“大桥经济”大做“招商文章”。“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吸足眼球,引来资金与项目。不过,当中山与江门铆足劲向桥梁另一端的深圳企业招手时,深圳也有自己的顾虑,而从前因为承接深圳资源起家的东莞、惠州,也倍感压力。
实际上,近年来各地极为重视招商工作,从接连奔赴全国各地召开招商推介会,再到直接于一线城市设立招商办事处,从地方招商专员挨个上企业门自荐合作机会,到市委书记带队调研意向企业洽谈招商事宜,各地招商部门绞尽脑汁、屡出奇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纵然招商竞争日趋激烈,或修桥铺路,或费尽心思搞推介,但各地都明白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最终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地方如何扶持与发展重点产业。
同时,差异化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也非常重要。例如,江门的优势在于装备制造,东莞的强项是电子信息,惠州有绿色石化……以此类推,各地只有往特色产业发力,才能放大招商优势。
李俊雄是江门市江海区投资促进中心招商部部长,作为一线的招商员,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跑,到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物色意向企业。“去年我们单位有个统计,算下来我们局长有将近半年都在外招商,更别提一线的招商专员。”
“黄金内湾”“深圳总部+江门基地”“万亩连片工业用地”“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李俊雄等人几乎每天都要向企业介绍江门的优势。如今,他们要着重提及深中通道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在深中通道开通前,杨永聪曾到珠三角九市调研。调研过程中,他发现中山、江门两个城市对大桥的期待很高,频提“大桥经济”。毕竟这条大桥可以让原本与中山隔海相望的深圳拉近到30分钟车程内。对岸的深圳,熠熠生辉,经营主体超过430万户,规模和密度居全国第一。
“路通才能财通”,中山和江门很清楚这一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山提了14次“深中”,去年7月,深圳和中山首次联合面向全球招商,在翠亨新区、火炬高新区规划建设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
7月30日,在深中通道通车满月之际,2024中山全球招商大会举行,集中展示城市广阔的发展机遇、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充足的产业空间。大会现场签约洽谈项目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项目来源包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内多个重点区域。
据中山翠亨新区投资促进局消息,这两年落地翠亨新区的项目接近七成都来自深圳。深中通道开通后,两地来往更是频繁,除了产业合作,旅游推介也源源不断。
江门亦相当看好大桥带来的机遇,深中通道开通当天,江门市投资促进局就举办了一场江门招商团队深中通道首跑仪式,启动新一轮百日招商攻坚行动,高调奔赴深圳。李俊雄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23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驻深圳招商办事处投入使用,高新区和深圳往来愈发频繁。
深中通道通车后,他们更是常常在开完推介会后,“无缝衔接”邀请企业一起到实地考察。“很多企业在体感上觉得江门很远,那我们带着企业通过深中通道过来,1小时内直达高新区,能够极大增强他们的信心。”李俊雄说。
广东中星创城智谷储能有限公司(简称“中星储能”)董事长陈关镇表示,深中通道是企业落地江门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深圳纳才人才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李致岐坦言,深中通道让中山和深圳商务往来便捷,这里市场潜力很大,因此主动到中山寻求落地项目。
据李俊雄介绍,招商的方式多种多样,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飞地招商……李俊雄曾从本地家电企业那里获取一条招商线索:企业有一家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在深圳的厂房租期将至,正在寻找场地,企业希望投促中心能将他们“引”过来。这样的话,以后能够迅速对接,节省运输成本。
这是很典型的以商引商的招商方式,即依赖已经落户的企业来吸引其他企业到同一地区投资。“如果企业本来就有一个大客户在江门,那么它过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5月底,李俊雄上门与该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洽谈接触,目前,各项流程细节已在推进中。
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和江门密集往深圳跑。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将推动大湾区产业新格局加速演进。
杨永聪研究过大湾区的产业转移生态:“目前广东省内的产业转移更多强调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协作,只是转移了部分环节出去,整体上不影响迁出地的根本。深圳的地位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无论是中山还是江门,各地知道自身的优势所在,在大力招商时提的是‘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或‘深圳总部+江门研发’。”
本文开头所述的储能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准备上市,上市地选在深圳更有优势,因此保留深圳研发中心,只将制造园区设在江门。
杨永聪说,未来广东省内的产业转移会进一步加强粤东西北和大湾区一体化产业融合,实际上落点是协调发展,在有序、规范、健康的政策引导下转移,对各地都好。
“但从整体来看,这几年招商还是难。”李俊雄做招商工作已经第7个年头,以前市场环境好,企业“钱袋子”鼓,往往能够很迅速地敲定合作,但如今各地花式拼营商环境,对企业来说,选择很多,也就很谨慎了。
对于招商员来说,最直观的就是,过去以商引商的模式已经不够用了。现在需要下更多功夫,了解产业、行业、市场,找准“风口”,精准对接相关企业。此外,李俊雄称,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加快,企业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无人工厂、黑灯工厂被频频提及。
地方招商思路、引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迭代到了3.0阶段。过往不少地方政府靠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进行“攀比式招商”,但今年8月起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直接提出清理各地违规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税收优惠”招商即将走到尽头。
对地方来说,寻求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招商是必选项。当“合肥模式”基金招商跑赢全国之时,广东多点发力。6月底,广州发布“招商引资20条”,提出推行“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的招引新模式,联合链主企业,持续打造重点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增强靶向招商的精准性。
李俊雄介绍,去年,江门高新区引进了计划投资50亿元的迪马湾区应急特种装备项目。之所以落地江门高新区,企业一大考虑就是希望扩大海外市场,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生产基地,顺利出海。
区位优势、政策红利、税惠承诺,广东各地均有优势和不足,企业怎么选?
陈关镇更倾向于产业生态这个“软环境”。2005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华强北街道。第一次见识到了产业集群的最初形态,在这条街上,人们可以很便捷地找到手机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他在深圳市龙岗区成立了一家电池公司,也是中星储能的母公司。
后来,陈关镇想扩大自己的产业,团队也考察过惠州、中山等地的环境,前者近年来不少电池龙头企业进驻,后者离深圳更近。在综合考虑下,陈关镇更看好江门,这里更适合“做生态”。
按照他的构想,在江门市新会区投建34万平方米的产业园,目标吸引20家储能行业上下游企业,依托江门的产业优势,放大产业园的集聚效应。“我们把生态做起来,大家各取所需,除了吸引客户过来,也可以组织上下游企业一同出海参展等,增强我们的竞争力。”陈关镇说。
新型储能产业是江门近年力推的新兴产业之一。实际上,江门现在的发展思路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抓并举,正在提升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能级。
一直以来,广东的招商思路是重产业链招商,各地依托优势产业吸引源源不断的企业进驻。“各地的优势只能让资本和技术来选择,当然各地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要跟自身产业定位联系。”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如是评价。
根据去年出台的《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发展内外资招商方面,广东的做法就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引进的是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先进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项目。
以肇庆市为例,上半年肇庆聚焦瞄准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三类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53.5%。
“粤港澳大湾区着眼软硬联通,实际上不仅仅为了对接深圳等地资源,更是能够导入港澳等增长点的产业资源。”在杨永聪看来,目前大湾区的建设属于“基建先行”,即先将粤东西北等地拉进“1小时生活圈”里面,再在此基础上推动科技、产业、文化等深度融合。
这在广东的招商动作中有所体现,从2022年开始,粤港澳三地联手面向全球招商,突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广东“20+5”产业集群,希望通过招引这样的重点项目将大湾区打造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高地。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28101-0.html南财观察丨大湾区招商故事:局长“半年在外跑项目”,追赶地方引资新模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