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何琪 何玲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草方格”是防风固沙、截留降水“神器”。近日,这个防沙“神器”迎来一则好消息——“草方格”的使用寿命从3年延长至6年。这得益于宁夏科技厅组织宁夏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实施的“可装备化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
1月2日,《新征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宁夏建设科技支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作用,为“草方格”保驾护航。
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黄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难以掩饰的色彩。这里三面被沙漠和沙地包围,沙化土地占宁夏总面积的19.31%。当地的防沙治沙工作亟须加快走出传统困局。
科技工作者不甘现状,要打造“塞上江南”,让绿色成为宁夏的底色。
宁夏科技厅以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为契机,针对防沙治沙速度慢、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组织实施了“可装备化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在材料、装备、模式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
“项目通过有机无机掺杂、纳米改性等方法,研发出更具耐老化功能的植物纤维基可降解固沙网及改性麦草芦苇沙障,以及植物基表面改性剂和抗紫外线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屈建军介绍。
这种新材料的作用立竿见影,不仅减缓了麦草沙障在水、微生物、强紫外线环境下的腐烂速度,延长了秸秆固沙材料的使用寿命,还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一个小时就能生产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材料2000米,已经获得了4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屈建军很是欣慰。
记者翻阅《方案》,发现强化对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科技支撑,被摆在了重点任务的第一条。
“我们要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重点,切实加快荒漠化土地系统治理和防风阻沙固沙技术研究,构建出近自然精准修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技术体系。”宁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磊指出。
记者注意到,《方案》除了强化对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技支撑,重点任务还涉及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等方面。
以“揭榜挂帅”等举措鼓励创新
一直以来,宁夏沙生植物存在结实率低、人工种植缺乏、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自2018年开始,宁夏科技厅组织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以沙米、沙冬青、肉苁蓉等沙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实施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特色沙生植物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项目。
通过系统开展试验,该项目形成了沙米人工驯化规范化种植技术,单株产出的沙米产量较自然生长提高了5倍,每亩产量达50—60公斤、经济效益达3000—3500元,走出一条特色沙生植物“引种—驯化—鉴定—种植—产品开发”的新路径。
要发展,更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此次,《方案》明确将在生态保护修复、污染治理、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形成转化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根据规划,到2027年,宁夏要开展一批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争攻克关键技术10项以上,转化推广应用绿色先进适用技术30项以上;新组建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新培养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10个以上,建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5个以上、科普基地3—5个。
为了取得更多硕果,《方案》要求加强科技部门与行业部门协同创新,建立多方联动长效机制,推进平台、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模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有了政策保驾护航,我们将看到美丽宁夏建设的更好画卷。”张磊如是说。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789-0.html防风固沙 截留降水 “草方格”有了科技支撑方案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在光子芯片上减慢光速新方法找到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