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被网友评为“五大难喝饮料”之首的红色尖叫,在停产多年后以“限定款”身份重出江湖,原价5元一瓶,却在二手平台上被卖到66元-88元一瓶,甚至有人标价8900元一箱,库存临期饮料被卖家标榜为“理财产品”。这款曾被吐槽为“腐烂草根味”的功能饮料,如今却因“绝版”“收藏属性”等标签引发关注,究竟是谁在为这魔幻的溢价买单?
红色尖叫的“翻红”,首先源于差评如潮的口感,在社交媒体时代,猎奇心理成为消费驱动力之一——越是被吐槽的东西,越能激发大众的尝试欲望。就像崂山白花蛇草水、黑松沙士等“黑暗饮料”一样,红色尖叫的“难喝”反而成了它的记忆点,消费者购买的并非饮料本身,而是“挑战味蕾”的体验,或是发朋友圈的素材。这种“符号消费”在二手市场被放大,本质上与炒鞋、炒盲盒的逻辑同构,是商品脱离使用价值的投机游戏。
同时,红色尖叫的溢价离不开“限量”“停产”的稀缺性叙事。2024年9月,农夫山泉为庆祝尖叫品牌上市20周年,曾限时复刻红色尖叫,在天猫平台发售1万箱(15瓶/箱,售价75元),单瓶售价为5元,上线3天即售罄。如今二手市场的货源大多源于此。基于对怀旧经济和情怀消费的嗅觉,一些卖家看准了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将临期饮料包装成“绝版藏品”,打出“升值空间大”的金融化话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情感溢价牟利。
但不管是通过购买“难喝”来标榜个性,还是因“绝版”二字就甘愿为泡沫买单。当商品被赋予过多的情感与金融属性,理性消费的边界便逐渐模糊。稀缺性幻觉,或许会在过期饮料的宿命中破灭,但甘愿为“魔幻溢价”买单的,终究是那些相信“稀缺即珍贵”的人。(海报新闻编辑 朱肖明)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11136-0.html视说新语丨“最难喝饮料”翻红,谁在为魔幻的溢价买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