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美国能源部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设施的核物理学家打破了近30年来测量电子束内平行自旋(简称电子束偏振测量)的纪录。这一成就或为新的物理发现打开大门。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物理评论C》上。
杰斐逊实验室的康普顿偏振计激光系统用于测量电子的平行自旋,在杰斐逊实验室的钙半径实验期间进行对准。
图片来源:杰斐逊实验室/DAVE GASKELL
此次超高精度测量是在钙半径实验(CREX)期间实现的。该实验与铅半径实验(PREX-Ⅱ)一起进行,探测中等重量和重原子的原子核,以深入了解其“中子皮”的结构。“中子皮”是指质子和中子在密度较大的原子核内的分布。较轻的元素(通常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0或更低的元素)通常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中等质量和重原子通常需要比质子更多的中子才能保持稳定。
PREX-Ⅱ和CREX分别研究具有82个质子和126个中子的铅208,以及具有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的钙48。在这些原子中,数量相对相等的质子和中子聚集在原子核的核心周围,而多余的中子则被推到边缘,形成一种“表皮”。
实验确定铅208具有较厚的“中子皮”,这对中子星的特性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钙48的表皮相对较薄。这些测量的精度均达亿分之一纳米。
在CREX实验期间,研究人员通过康普顿偏振法连续测量电子束的偏振,精度为0.36%。这超出了SLAC大型探测器(SLD)实验期间报告的0.5%精度。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1838-0.html电子束偏振测量精度破纪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