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业硅供应持续增长,多晶硅需求疲弱,在高供应、高库存的情况下,工业硅价格承压下跌。从供需平衡角度来看,2025年,工业硅市场仍面临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工业硅价格或围绕成本端波动,若产能持续增加,不排除跌破现金成本区间,若供给侧有明显大规模减产或产能调控措施,则价格有望回升。
工业硅生产重心向西北地区转移
2024年,工业硅产量持续增长,同比大幅提高。在西北工业硅产能投放和西南地区陆续复产的情况下,工业硅产量持续创新高。产量最高的月份为7月,同比增幅高达70%。从地区产量来看,工业硅生产重心向西北转移,新疆、内蒙古、甘肃三地产量占比超70%。新疆依旧是我国工业硅产量第一大贡献区,2024年11月产量占比高达57%;内蒙古、云南、四川占比分别为9%、9%、7%。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甘肃地区新产能投产,产量快速增长。此外,宁夏地区月产量也已接近2万吨,整体工业硅生产重心向西北转移。
从各牌号产量来看,随着西北地区投产增加以及交割规则的修改,通氧Si5530产量占比增加。2024年Si4210产量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2%,通氧Si5530产量占比增长至46%。各个地区的生产牌号占比差别较大,如新疆地区以通氧Si5530为主,占比高达58%,Si4210仅占比25%;云南地区则以Si4210为主,占比从80%多下降至57%,通氧Si5530产量占比增长至27%;四川地区以Si4210为主,占比约为50%,但Si5530综合占比也约有50%,其中通氧和不通氧占比差不多;内蒙古地区则以低牌号为主,Si4210占比仅3%,通氧Si5530占比超50%;甘肃地区以通氧Si5530为主,占比约50%,但Si4210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占比近30%。
总体来看,2024年工业硅产能、产量增长至高位,生产重心向西北转移,牌号趋向通氧Si5530。考虑到2024年工业硅供应大幅超出需求,库存持续累积,2025年即便不考虑新增产能,供应仍十分充裕,2025年工业硅的生产端更多需要考虑减产或者产能出清。
从产能出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工业硅价格持续承压下跌,部分高成本企业或可以市场化方式出清。一是高成本企业因停产后难以复产,现金流枯竭而长期停产。二是部分此前由硅铁等其他类型生产企业转产的产能或因经济性不高重新转产别的产品,退出工业硅市场。三是部分企业或因环保或能效等方面的新建改建成本提高,预期投资回报小于未来现金流而选择关停。
另一方面,能效或能耗限制或进一步快速出清高能耗的企业。2024年5月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综合来看,主要还原剂为木炭的工业硅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应不大于3300kgce/t,主要还原剂为石油焦和煤混合的工业硅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应不大于3500kgce/t,主要还原剂为煤的工业硅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应不大于3600kgce/t。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的产能主要还原剂为煤,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小于3600kgce/t即可达标。但若后期能耗要求提高,或将影响部分高能耗的小企业。
出口增长有望成为多晶硅需求新亮点
2024年,多晶硅产业链面临产能释放,叠加下游需求增速不及产量增速,价格持续下跌,二季度几乎全行业亏损,随后持续低位震荡。从产量来看,二季度开始检修减产的企业持续增加,四季度进入枯水期,西南地区产量进一步大幅下降。随着行业自律在光伏行业协会的推进下在12月达成,预计未来月均产量将降至10万吨/月左右。
产量方面,随着多晶硅产能持续释放,2024年多晶硅产量持续创新高,直到5月大量企业检修减产后产量有所回落。上半年在青海丽豪、合盛、南玻、大全和通威的产能释放以及2023年产能爬坡的背景下,多晶硅产量持续创新高。据统计,2024年1—4月,国内多晶硅产量为67.41万吨,同比增长58%。5月多晶硅价格跌破4万元/吨,全行业面临亏损,检修减产企业增加。5—11月国内多晶硅月产量从17.7万吨下降至11.16万吨。即便下半年多晶硅产量明显下降,但受益于上半年的高产量,1—11月多晶硅累计产量达165.4万吨,同比增长22.6%。
进出口方面,多晶硅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此前多晶硅以进口为主,出口较少,但近年来随着国内产能释放、产量增加,进口依赖度进一步下降,进口逐步走低,出口大幅增加。从全年的角度来看,2024年上半年为净进口,从7月开始出口量增长明显,下半年为净出口,整体全年累计为净出口。2024年累计进口3.98万吨,同比下降36.76%;累计出口4.00万吨,同比增长超300%。2024年全年净出口0.02万吨。展望2025年,随着海外下游产能的释放,叠加国内多晶硅价格的性价比优势,多晶硅出口有望保持增长。多晶硅出口增长有望成为多晶硅需求的新增长点。
多晶硅行业平均利润也跟随产量增长而下滑,行业几乎全面亏损,因而大量企业在2024年5月开始陆续进行检修减产,新项目投产也延后。即便大量光伏产业链企业减产,但在高库存情况下,多晶硅价格仍持续承压。
展望2025年,即便多晶硅依旧有大量新增产能待投产,但目前产能已大大超出下游所需。据硅业分会数据,待投产产能约50万吨,且依旧集中在西部地区,但考虑到市场对下游需求并不乐观,目前多晶硅价格低迷,行业达成自律减产协议,预计这些项目投产进度将持续放缓。
2024年12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下,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会上正式签订了自律公约,后续签约方将开始对产能进行管控。预计2025年,各签约企业将按签约数据进行产能或产量管控,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望企稳。预计2025年多晶硅月均产量在10万吨左右,部分月份产量随需求有所回升,总产量预计或在14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约600GW。但叠加30万吨多晶硅库存,总体多晶硅供应可超170万吨,折硅片需求近740GW。据计算,2025年多晶硅对工业硅的需求在160万吨左右。
有机硅产能逐步释放但价格依旧低迷
有机硅的制造是将工业硅粉与甲烷气体混合反应,生成有机硅单体,再加工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来生产其余化工品的过程。2024年,有机硅产能逐步释放,海外需求也有所恢复,整体需求增速略好于预期,但因供应充裕,价格仍在低位震荡。
从产量角度来看,2024年有机硅产量达243.27万吨,同比增长15.66%,但开工率因产能投放、总产能增加,小幅下降至年均76.6%。从需求方面来看,国内终端需求表现一般,房地产领域并未明显好转,对有机硅的需求暂无明显正向带动作用,硅油方面需求亦在年底出现小幅下降,但前期下游企业补充的库存有所消化。
从出口角度来看,2024年,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的出口量再度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累计出口量已达到54.5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4.21%。出口国主要是韩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因素:一是全球有机硅初级产品的产能正逐步向中国集中,这一趋势使得国外企业在积极拓展下游产品的同时,对中国聚硅氧烷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二是自2024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逐渐展现出回暖的迹象,外部环境的改善为聚硅氧烷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中国稳定的外贸政策,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协定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推动了聚硅氧烷在这两大市场的出口快速增长。四是2023年相对较低的出口基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2024年的出口量增长提供了助力。
2024年有机硅的新增产能主要来自2023年产能的延后释放。虽然需求有所回升,但在产能不断释放的情况下,整体产业链仍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开工率走低。展望2025年,有机硅行业预计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对工业硅的需求将增至130万~140万吨。
铝合金消费稳中有增但短期影响较小
铝合金是工业硅的传统需求,主要是通过在铝产品中加入工业硅来提高金属流动性及韧性,加入工业硅的铝合金产品具有成型性好、耐蚀性高的特点,常用作汽车、航天、船舶等零部件,特别是对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铝合金对工业硅消费保持稳定。从产量方面看,据统计,2024年,铝合金累计产量为1614.1万吨,同比增长10.65%;铝材累计产量为6783.11万吨,同比增长7.61%。铝合金对工业硅消费的绝对数量以稳中有增为主,且因2024年下半年多晶硅需求快速下降,因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但整体铝合金需求量相对较小,需求较分散,因而对工业硅价格影响较小,对工业硅的需求维持在80万吨左右。
工业硅库存持续累积进一步施压价格
2024年工业硅供应持续增加,需求在多晶硅企业减产的影响下相对疲软,库存累积,施压工业硅价格。供应充裕表现在库存和仓单均持续增加。
出口方面,海外订单陆续回归,海外需求逐步恢复。2024年上半年工业硅出口明显回升,一方面因为2023年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因为海外需求逐步恢复。进口方面,2024年工业硅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多晶硅企业进口原料增加。
在经历了2023年的出口低迷后,海外订单陆续回归,2024年出口回暖,预计出口将恢复至70万吨以上。2025年,在国内价格仍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出口依然有望保持较高性价比,出口订单有望保持在70万吨以上,月均6万吨左右。
2025年工业硅仍然面临供应大于需求、库存将继续累积的问题。一方面,在高基数的情况下,工业硅仍有大量产能待投放,且因其一体化的属性,投产概率较高。另一方面,面对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多晶硅企业纷纷选择不同程度减产,以减少库存的累积和现金流的损失。即便有机硅和出口依然保持增长,但影响没有多晶硅大,工业硅需求面临不增反降的可能,后期库存仍将逐步积累,价格依然承压。此外,多晶硅、有机硅下游产品持续低迷,主要产业均面临部分产能亏损需要出清的局面,缺乏需求端对原材料的价格支持,也将导致价格承压。
从供需平衡角度来看,2025年,工业硅市场仍将面临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在高库存及仓单压力下,近月依然承压。整体看,工业硅价格或将围绕成本端波动,若产能持续增加,不排除跌破现金成本区间,若供给侧有明显大规模减产或产能调控措施,则价格有望回升。工业硅期货主要运行区间预计在10000~15000元/吨,下方有成本支撑,上方有套保套利压力。(作者单位:广发期货)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9-66552-0.html供过于求工业硅价格承压 运行区间预计在10000~15000元/吨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