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一份《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报告,里面有一个中国学生抑郁率的抽样统计,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10%。而高中生和初中生抑郁检出率更高。这个数据够不够准确先不说,我想说的是,如果做一个中国家长焦虑度调查,那结果一定比这个高得多。
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绵延千年的心理共鸣,希望孩子有出息,没有错啊。值得反思的是,什么是有出息?是考上985、211?考博考硕?毕业当白领?还是拥有一技之长,平凡且健康快乐一辈子?
我估摸啊,在我没列出最后一个之前,大部分人应该都在纳闷,考好了,当白领,才能体面的生活啊。
但是,您想过没有,任何时代,杰出人物总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做一个普通而幸福的人呢?
做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也反问我自己?是不是有时候跟孩子说你平安快乐一生就好,一转脸又说,不考上好大学你怎么养活你自己?
我身边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是我的高中同学,成绩不好,去读中专学汽车修理,现在是省里排名靠前的汽车售后服务商;一个是我同事的孩子,也是读不好书,去一个职业学院学牙科,现在是响当当的牙医。这两个所谓成绩不好的身边人,都用现实给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考试不好,不影响未来生活。
教育家李镇西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一个领域的天才,关键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和家长是否可以发现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最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成绩优秀,有机会那就报效祖国成为栋梁;如果成绩不好,那就承欢膝下,不好吗?
我读书的时候,曾经成绩不太好,对来自家长和老师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冷嘲热讽,深恶痛绝。我们长大了,怎么就变成了我们讨厌的人?如此代代传递,还把我们的下一代变成当年的我们吗?
前些年,家长们一个劲儿呼吁双减;这两年真双减了,家长们又不干了,偷偷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些自媒体,还到处去充当正义使者,举报辅导班,这又何必呢?
我们一方面对“学霸学渣”的标签嗤之以鼻,一方面又不自觉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我觉得,全社会包括家长最该第一个改变的,就是不给孩子贴标签。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因为成绩好,成了激将自己孩子的榜样呢?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却总在和邻居家的学习好的小明小强对标,如果只比成绩,又何来的独一无二?如果学习都一样好,考试都一样的分,那孩子跟工厂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有什么区别?我们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产品。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确实到了改一改的时候了,这条路很漫长,但是不能再等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家长?
第一 接受自己的普通 接受孩子的“不出类拔萃”
第二 不制造焦虑 不双标孩子
第三 “人生不是KPI” “幸福没有排行榜”
人生路很长很长
决定命运的不是一纸学历
而是性格和视野
大象新闻记者:夏继锋 向光 笑薇 丁阳 刘鹏 巫晓 邱延波 郑北周 葛松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2212-0.html锋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长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