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济南开了13年烘焙店的纪翔波加入“预付宝”一个多月了。他说:“消费者的储值意愿增强了,作为商家也得到了更多实惠。”
何为“预付宝”?这是山东济南的一个民生项目,是融合地方政府、银行、信托等多方力量的一次合作。据了解,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已入驻商户1500余户。
预付式消费,指的是大众在诸如餐饮、教培、美容美发等领域通过储值来消费,这种单用途的商业预付卡是当下较为常见的消费方式。然而,伴随着预付式消费的火热,问题也接踵而来。今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投诉八个热点中,其中之一就是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在大力提振消费的当下,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至关重要。因此,如何让消费者“放心花”,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话题。
破局者之一:信托公司参与其中
几乎与济南同步,成都武侯区的一个社区也落地了一单采用信托模式的预付费管理项目。该区的某教培机构通过在信托公司设立服务信托的方式管理消费者预付的培训费。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上述两单模式不尽相同,共同点是都有信托公司参与,且都运用了信托的隔离功能。
那么,信托在预付费管理中怎样发挥作用?简单说,在信托管理模式下,消费者预付款项存入信托公司在银行开设的独立信托财产专户,资金的支出按实际消费划转给商家。一旦商家出现经营异常,可确保划付至信托财产专户的消费者的预付资金不受损失,真正实现预付资金的风险隔离和独立安全。
“消费者通过预付款消费,不需要其在银行开立信托账户,不会多一道手续。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支付宝端扫码,找到要消费的商家支付即可。消费者的预付资金不是直接进到商家账户,而是托管在银行的信托账户内,由信托公司负责监管,按实际支出金额划转,从而保障资金安全。”国民信托“预付宝”项目团队信托经理马海洋说。
记者查询发现,济南当地的消费者在支付宝中打开“预付宝”,即可查询接入的商家。目前,已有健身、宠物、休闲娱乐、教培、丽人、生活服务等多个商家类型入驻。
“信托行业在预付费领域的实践已有十多年,从2013年中信信托探索旅游、殡葬等场景的消费开始,国通信托、国联信托、苏州信托、中航信托、外贸信托等信托公司陆续有项目落地。尤其是在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发布实施以后,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成为一个正式的业务品种,信托公司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说,“预付类领域的应用场景多样,可以充分发挥信托的财产独立、破产隔离、灵活分配等优势。”
发挥“服务”功能:多个问题待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15家信托公司涉足预付费管理,且管理规模呈增长趋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及应发挥信托的“服务”功能,参与社会治理等领域。
在邢成看来,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是受监管鼓励的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相较而言,信托模式确有其独特优势。“比如银行存管,如果商户因各种原因被债权人申请银行账户查封,这部分资金也会被查封,无法及时向消费者返还。履约保证保险曾被寄予厚望,但由于保费较高,导致商户参与意愿不足。”邢成说,相比之下,信托账户具有风险隔离功能,即使商家破产,资金也不会列入清算财产;动态拨付机制既能约束商家服务品质,又能避免资金过度沉淀。
但现实中,信托公司做这类业务也有不少“烦恼”。
首先是认知鸿沟。“商家第一反应是‘你们要来管我的钱?’”马海洋亲历过这样的尴尬,“预付资金全部进入商户账户内,商户可以自主支配预付资金,预付资金一旦被监管起来,商户则无法自主支配这部分资金。”
类似的认知问题在消费者端也同样存在。有消费者表示,不知道信托与银行存管的区别;还有消费者坦言,“看到信托,总觉得和理财有关,担心资金被拿去投资。”
地方政府对信托制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监管层面看,单用途预付卡涉及行业众多,全流程涉及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监管部门等,存在规则不统一等问题。
其次是技术壁垒。一些信托公司业务人员表示,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业务每日计算处理海量交易信息,高度依赖信息系统,这就要求信托公司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证数据处理及时、准确,信息系统高效、稳定。对信托公司来说,搭建系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对商家来说,客户管理系统对接打通也很复杂,尤其是对于中大型商户,需要做系统对接,用户和商户的体验才会更好。
再次是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需要依靠一定规模效应产生可观收益,这就需要信托公司在今后创新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过程中,逐渐向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特别要同相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整合,把一些资金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泛的预付类资金以地方性法规或行业性规章的形式强制性加以规定,统筹通过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这种法律制度安排加以管理运用和处分。另外,按照现有法规规定,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在信保基金缴纳、监管数据报送等方面需要与主动管理的资金信托执行同样标准,一定程度增加了信托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亟待监管部门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此类业务适当的政策倾斜和优惠。”邢成说。
各地积极行动:探索中模式不断进化
多重难题之下,预付资金管理项目的推广之路并不平坦。某头部信托公司项目经理透露:“在没有地方政府背书的情况下,我们接触的商家80%直接拒绝。有的商家直言,除非有关部门强制,否则没必要多花钱。”
马海洋介绍,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各方一直在探索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商户无法自主支配预付资金问题,济南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保管银行依法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破解商户用款难、用款贵的问题,从而提高商户入驻积极性。
记者注意到,除了信托这一金融工具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预付资金管理还有银行存管和保险保函模式。另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有一些地方试点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等创新性资金管理模式。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预付资金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今年3月,北京市商务局网站发布《关于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消费服务的倡议书》,再次强调预收资金的备案问题;上海长宁区采用“公证提存”模式,也就是将消费者的预付资金交至公证处账户,以此管住资金因各种原因变相“逃跑”;2024年,“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上线预付费经营填报选项,引导经营者落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预付式消费维权“关口前移”。
此外,各地对预付资金的存管比例、释放规则也不同,缺乏统一规范,比如,有的地方要求留存40%预付金,有的采用阶梯式释放等。
“这些管理方式说明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开始关注预付费管理,但各地规则不同,对于商家来说可能存在不便。比如,我的3家西饼店都在济南,直接用‘预付宝’就行了。但如果跨地区经营,就得对接各地的管理模式,系统接入可能会比较麻烦。”纪翔波说。
有业内人士呼吁,构建全国统一监管平台,打通市场监管、税务、征信系统。运用大数据建立商家“信用画像”,动态调整存管比例。
有信托从业者表示,现有预付资金管理模式各有优劣,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相互之间更多是合作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希望能与更多合作伙伴探索生态共建模式,银行、保险、信托各司其职,比如“信托+保险”混合模式,由信托负责过程监管,保险覆盖极端风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9-66871-0.html积极入局求破局 信托能否成为预付费管理“放心之选”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